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创新治理提效能 绘就创稳新图景——平凉市灵台县“12345”工作法推动综治中心实战化暨信访工作法治化提质增效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11-08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平凉市灵台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信访工作法治化会议部署要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12345”(强化一核统领、夯实两个基础、坚持三线发力、做实四个实战化、推动五个法治化)工作思路为抓手,全力推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暨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今年前9个月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0.47%、43.6%、21.9%,为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一核”统领 凝聚社会治理工作合力


坚持把党的领导这一核心贯穿于社会治理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县委高度重视,先后5次专题研究专职人民调解员选聘、“四调”对接、重点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委政法委和县信访工作联席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召开综治及“四调”对接调度会议5次、信访工作联席会议3次,制定印发了“四调”对接工作方案和信访工作法治化48项任务清单,推动任务措施落实见效。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将综治和信访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暨主动创稳成效考核范畴,通过定期通报、会商研判、阶段性调度等方式,开展督查检查4次,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各方参与、协同联动、集约管理”的工作体系。


夯实“两个”基础 建强社会治理服务阵地


聚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县乡综治中心牵头组织作用,全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治理资源的“晴雨表”。


强化阵地建设。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全覆盖,达到了有标牌、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四有”标准。县财政每年列支158.8万元综治工作经费(5万元综治经费、74.4万元雪亮工程经费、32.2万元网格员话费补助、14.8万元县综治中心办公地房租、32.4万元调解员报酬),全力保障综治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力量保障。县委为县综治中心选调工作人员3名,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司法局牵头,从全县退休干警、离任村干部、威望较高的“五老”人员中,为县乡综治中心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18名,(其中县综治中心4名,13个乡镇和县城市社区各1名),切实解决了县乡综治中心人员不足、队伍不专的问题。


坚持“三线”发力 不断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源头预防、矛盾排查、前端化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不断提升治理整体效能。


用情用力服务保障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的“前端触角”作用,深入群众发现情况、排查风险、回应诉求、解决问题,收集上报各类信息2256条,办理重点事项1340件。持续推进“三官一律进社区(村)”活动,开展法律咨询300余次,调解各类纠纷130多件,有效筑牢了群众法治基础。


全面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一体运行,持续放大“逢四说事”协商议事机制效应,全面推动“平凉快办·平安键”平台常态运行,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丰富多元,通过“逢四说事”化解矛盾纠纷640多起、解决各类民生难题730多件;“平凉快办·平安键”线上平台受理群众反映事项2211件,办结率100%。


抓实涉稳现实矛盾问题化解。在全县范围内部署开展“万千百十”工程(即网格员入万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政法委员到千户走访重点人员,政法干警进百村宣讲法律法规,政法单位培育十个政法工作典型),合力攻坚化解省市交办突出现实矛盾问题11项,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5450起,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做实“四个”实战化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以“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为目标,紧扣“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现代化综治工作平台”的职能定位,着力打造实战实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体”。


推进综治中心运行实战化。突出“实体、实战、实用、实效”要求,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调度乡镇、行业部门和各类调解组织力量,实现群众“进一门、到一窗、跑一次”一站式服务,真正使综治中心成为社会治理的“晴雨表”。


推进网格管理实战化。选优配强312名网格员,制定并落实了网格员管理办法,选评优秀网格员61名,发放补助资金33.74万元,举办网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4期,网格员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940起、化解2694起,化解率68%。


推进信息平台运行实战化。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扎实开展信息收集、数据汇总、研判预警、统筹调度等工作,动态监测和精准研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录入平台数据6000多条,编发《平安灵台建设专报》10期,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平安灵台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推进“四调对接”实战化。坚持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法院系统、公安机关、信访部门将适宜于调解的矛盾纠纷推送至同级综治中心,严格落实矛盾受理、调处、办结时限,快速归口调处、分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年内共受理“四调”对接矛盾纠纷794起,调解成功584起,成功率73.55%,全县赴省进京上访批次和人数分别下降80%、83.3%。


推动“五个”法治化 赋能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牵引,建立“1+5”专项推进机制,全面加强对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组织领导和整体推进。


推进预防法治化。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信访工作3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32件重点信访问题接访下访,交办重点信访事项30件,调解处理疑难复杂信访事项38件。


推进受理法治化。印发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工作标准》和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导引图》、《诉求清单汇编》等资料,制定完善了《信访部门履行提出“三项建议”职责实施细则》,举办了全县信访工作法治化培训班1期,不断提升信访干部依法接访处访的能力水平。


推进办理法治化。依托甘肃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创新打造集“申诉求决”和“领导信箱”等信访模块“一站式”平台,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高效办理网上信访事项,依法精准转送、交办、督办投诉件200件,推动信访问题有效化解。


推进监督追责法治化。对信访积案化解、初信初访办理、基础业务提升、信访档案管理等内容开展督导,向责任单位发放督办函5份,向包案领导发放工作提醒函44份,向责任单位发放改进工作建议书5份、完善政策建议书2份,进一步压实信访工作责任。五是推进维护秩序法治化。教育引导信访人合理反映诉求、理性信访,确保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的双向规范。今年以来,依法处理违法信访行为4起,切实维护良好的信访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