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遗产如何分割、农产品被压价收购如何维权、水土侵蚀造成田地界线不清……这些关系到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琐碎纠纷,曾经一度在不少村民看来是家长里短的常态,遇到后,要么忍让,要么私自解决。而如今,随着“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实施,在平凉,有事找“法律明白人”,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共识。
面对广大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平凉市以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为抓手,以实施“十百千”法治惠民工程为载体,持续深入推进全市“法律明白人”培养和作用发挥,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为法治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老朱”朱红顺是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党支部书记,在村民眼里,他是个说话、做事让人服气的明白人。如年,他又多了个身份,成了村里“法律明白人”。
身为村干部,17年的工作经验,已经让朱红顺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现为“法律明白人”,他更深知只有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到了关键时刻才会用法。“让法治的阳光照进全村每个人的心里。”这是朱红顺的愿望。他抓住每个机会给村民普法,村里的大喇叭、手机里的微信群,都是他的普法窗口。“有困难,找老朱。”在赵湾村也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据了解,“法律明白人”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基层群众。由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牵头,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按照村(居)民自荐或者村(社区)“两委”推荐,确定初选对象,上报司法部门,参加任前培训,通过线上考核后,持证上岗,主要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群众法律素养。
为了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市建立司法、宣传、公安、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广泛宣传“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意义和作用,举办“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挂牌、颁证活动,吸收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村(居)民自愿加入基层法律志愿者队伍,参加“法律明白人”培训,扩大知晓率、影响力、覆盖面。
群众有事摸不着门,就找“法律明白人”。我市充分发挥市级人才资源优势,在全市范围内推荐筛选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法律功底深厚、熟谙法治实务、热心法治宣传教育事业的法官、检察官、法学专家、律师、行政执法人员和普法讲师团成员组建市级“法律明白人”培训师资库,录制精品课程,采取线上和线下双线并进,为全市7县(市、区)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讲座及业务培训。
目前,已经有1.19万名像朱红顺这样的“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平凉农村大地,实现了每村6人以上的目标。在调解纠纷中,他们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让村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化解矛盾,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我们积极为农村‘法律明白人’搭建履职尽责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在每个行政村开展开设一所法治讲堂、建立一个法治图书室、组建一支法治志愿者队伍、设立一个法律顾问工作室、设置一个固定的法治宣传栏的‘五个一’达标创建活动,确保人员选得准、群众用得上、有事找得到、工作有成效。”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实行“法律明白人”学习、工作积分制度,注重在“法律明白人”及其骨干队伍中发展和培养党员、村组干部,聘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在涉农贷款、技术帮扶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指导“法律明白人”开展政策法规宣传、进行法律服务引导、参加矛盾纠纷化解等实践活动,强化正向激励,不断提升其履职能力。
近三年全市“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重点工作1400余次,村“两委”“法律明白人”牵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法治乡村建设和基层依法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法治平凉建设贡献着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