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华池县是评剧《刘巧儿》原型封芝琴的家乡,70多年前,“刘巧儿”抗婚推动第一部《婚姻法》实施。70多年后的今天,华池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借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人民民主经验,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南梁镇立法实践基地,使其逐渐成为服务于“参与立法、监督执法、意见直报、社会共治”的“建言站、直通车、助推器、宣传台”。
为充分发挥立法实践基地作用,华池县人大常委会按照接受征询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意见征询、整理意见建议、形成报告、核对法条、反馈情况、整理归档“八步法”,完善设置立法实践基地、立法体验区、立法信息采集员学法实践区、“巧儿”说法室、人民建议征集室、群众来信来访登记接待室、立法信息采集员接待室、立法信息采集员培训室,把立法实践基地打造成宪法法律的宣传台、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法律实施的检测器,切实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实践“最后一公里”。
华池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1+3+N”工作机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南梁精神、巧儿说法、马锡五审判方式、红色文化、立法历史有机融合。在“+N”工作模式上,重点聚焦打造红色立法研创示范点,深度挖掘红色立法故事、典型事迹、鲜活教材,促使立法联系点附加属性,进一步彰显独特的地域立法特色。按照“1+3+14+50”工作法,设立了3处信息采集点,将14个部门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协作单位,聘请50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员充实到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中,形成了全覆盖、多方位的参与基层立法工作网络格局,真正做到了群众参与“零距离”。
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实践基地,南梁镇按照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之家”有机结合、与“人大代表工作站”有机结合、与“人大代表联络点”有机结合的原则,将全镇53名各级人大代表编为3个活动小组,按照就近原则分配到3个立法信息采集点开展工作,并为信息员提供了智能化学习阵地。深入开展“互学互促共提升”活动,制定了《人大代表、立法信息采集员学法学习制度》,组织信息员深入各采集点广泛搜集多方意见建议,并综合日常座谈、专项调查研究、外出学习考察,精心制定专题培训班课程“订单”,促使学习内容既接地气、又贴民意。
在华池县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南梁镇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定期发布相关法律条例和立法征求意见内容,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实现立法意见征集“全天候”“零距离”。依托南梁镇人大主席团,积极组织立法联络员和信息采集员利用开展活动、征集意见建议等契机,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宪法、立法法等与立法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依托立法实践广场,开展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和“七进”活动,引导群众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