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信息化建设助推司法为民 甘肃法院有妙招!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2-05-18
字号:A A    颜色:

  拿起手机登录相应平台,就能申请在线立案;身处异地,通过视频方式即可完成庭审环节;裁判文书电子化送达,真正实现“无纸化”办案……近年来,全省法院凝心聚力、同频共振,积极落实各项任务部署,信息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5月17日举办的全省智慧法院建设应用管理工作会议上,省法院立案一庭和白银、定西、城关区、成县4个中基层法院围绕“一站式诉讼服务、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缴费、庭审直播、干警操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深刻展示了法院提速智慧法院建设,释放高效司法为民能量的特色做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省法院立案一庭

驱动科技化发展主引擎 打造一站式诉服新高地

图片

  近年来,省法院立案一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变革和科技应用双轮驱动,把信息化、智能化贯穿一站式应用各领域、全流程。着力推广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的深度应用,构筑“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实现诉讼服务线下、线上“双合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信息化工作的认同感与满意度。同时,积极部署将全省113家法院的诉讼服务热线集中至省法院12368诉服热线集约中心,通过创新“AI智能辅助+坐席集约化”服务模式,赋予热线电话实质性办事功能,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全省法院依托科技发展主引擎,群众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已成常态,形成了司法为民新景观,创造了司法文明新高地。

 

白银市中院

推进电子卷宗深度应用 助力审判质效提档加速

图片

  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是促进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升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的重要抓手,对于更好地服务群众诉讼、服务法官办案、服务审判管理、提高审判质效具有重要作用。白银市法院始终坚持向信息化要效益、要质量,积极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并与审判辅助办案系统深度融合,促进诉讼全流程电子化,全面促进审判能力、审判管理、诉讼服务信息化。自2021年7月,强力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以来,在短短的五个多月时间,白银市法院审判案件立案回填9209件,自动编目15694件,制式文书自动签章3022件,文书智能编写5116件,实现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从无到有,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从“不愿用”到“离不开”的转变。

 

定西市中院

强力推进信息化系统应用 助推审判执行提质增效

图片

  近年来,定西市法院认真贯彻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六个统一”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把信息化系统建设好、应用好、维护好的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全面完成信息化应用系统更换工作,实现系统“联步”、数据“联通”、干警“联培”。同时,深化信息系统的深度运用,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行政工作效能和审判执行质效,以信息化赋能助推法院工作取得新发展。2021年,定西法院受理各类案件64777件,审执结60772件,收结案名列全省第二,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73%,法官人均办案240件,办案核心质效指标名列全省前列。

 

兰州市城关区法院

深化智慧诉服建设 打通司法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图片

  兰州市城关区法院积极打造指尖法院,为当事人提供跨域立案服务、不断扩大网上立案使用度,构建起“家门口起诉”的新模式。完善网上诉讼服务一体化办理,全院诉讼费缴费实现了支付渠道多、缴纳方法广、到账速度快。搭建与审判系统、智调、智审“四位一体”的办案平台,集合法院的审判调解资源和全社会的纠纷化解资源,为多元解纷“弯道超车”输入动能。与相关单位联合成立知识产权案件诉调对接中心、对接工作站,创设“3+4+5+N”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模式,推动知识产权案件线上调解化解。在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设立在线调解室,实现与保险理赔办理一键联通,形成“事故处理—诉前调解—立案—审判”一站式司法服务,诉源治理成效明显。

 

陇南市成县法院

深度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 助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图片

  近年来,陇南市成县法院严格按照省法院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灾备”的工作思路和张海波院长提出的“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的要求,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智慧法院建设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多措并举宣传推广网上立案,深度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推广运用法信智推,智慧服务法官类案检索。2021年成县法院网上立案民商事案件1120件,其中律师在律师服务平台网上立案率达到90%以上。庭审案件1432件,其中进行庭审直播的案件1229件,直播率达到86%。全院使用法信智推登陆次数3283次,使用率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