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加快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甘肃省司法行政系统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十项措施》日前正式出台,从立法、司法、执法、公共法律服务各环节为全省9个国家级、58个省级园区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法律支持、更高效的法律服务、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措施重点聚焦三个方面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一:统筹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主要举措是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依托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立法基层联系点,打通园区企业参与“立法最后一公里”。围绕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确立“法无禁止即可准入”原则,禁止颁布、施行歧视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开展涉企规范性文件清理。加大对不符合上位法要求、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的清理,为园区市场主体提供无差别的制度支持。推行“两轻一免”柔性执法。全面落实“两轻一免”清单,定期向社会公布情况。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园区企业容错纠错的空间。对园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开展柔性监管、智慧监管,注重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
聚焦二: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主要举措是设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园区政企共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打造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公证服务、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为一体的便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让园区企业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开展千名志愿律师进企业活动。不断扩大和丰富针对园区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千名志愿律师进企业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法律服务,积极参与企业各项决策,引导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为企业开展“订单式”法治体检,聚焦重大项目投资、重点工程建设,将法律保护关口前移,帮助园区企业有效预防、化解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开展专题法治讲座进园区活动。积极整合优质律师资源,组建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律师组成的普法讲师团队,结合园区企业需求,围绕企业管理、投融资、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为园区企业和员工开展专题法治讲座,实现法治培训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鼓励公共法律服务机构与园区企业结对,引导具有全行业龙头示范作用的优秀法律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涉及公证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商事仲裁等各个领域的指导,提供便捷、高效、精准服务,从而提高园区企业的法治意识。
聚焦三:有效增强涉企法律服务保障
主要优化涉企公证服务。引导公证机构对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设立、运用流转、权利救济、纠纷解决、域外保护环节提供公证服务,实现全过程保护。鼓励公证机构参与民营企业重大资产重组和并购、财产信托、金融衍生品交易等业务,为住房、保险、融资租赁、融资担保、资产管理、商业和银行业务等提供高效法律服务。针对园区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扩大融资、资金周转、债务偿还等困难,有效运用涉企“绿色通道”,“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做到当日受理、及时办理、快速出证。加强涉企政策法律宣传宣讲。积极在园区开展法治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月活动,充分运用全媒体传播渠道,集中宣讲《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利用“4·26”知识产权日、“12·4”宪法宣传周等时间点,选取园区企业关注的法律法规或法律热点问题进行集中宣讲。通过编印涉企法律服务指南、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手册、涉外企业履约风险防范指引,通过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开通涉企法律服务专席等一系列有效手段,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健全涉企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健全诉调、警调、访调对接机制,加强同园区辖区法院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加强诉讼与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非诉讼解纷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诉前调解全覆盖,加强园区行业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员人才库,推动园区市场主体在诉讼前依法高效快捷化解纠纷、解决诉求。
甘肃省司法厅指出,各市州司法局要切实提高站位,要以园区企业需求为导向,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认真履行“一个统筹”职责,在用足用好法治督察、行政执法监督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作用。紧紧围绕园区党工委中心工作,通过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十项措施,以无障碍、零距离、全方位为园区企业、员工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精准及时、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切实有效为园区企业纾难解困,扎实推动园区企业安心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