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兰州:强安排 重部署 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工作再落实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2-04-22
字号:A A    颜色: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兰州市司法局积极推进深化落实《关于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十项措施”》,全力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保障园区企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强化安排部署 加强工作责任落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兰州市司法局充分认识到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司法行政机关重要职责,切实增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担当作为,将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第一时间进行安排部署,细化工作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各相关科室和各区县司法局,确保各项工作不留遗漏、落实到位,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工作安排调度、资料收集、活动宣传、数据统计、材料报送等工作,将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强化法律服务  保障园区企业权益

 

  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职能作用。目前,兰州市内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兰州榆中和平工业园区、皋兰三川口等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已全部挂牌成立,各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统筹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法律资源,通过电话服务、线上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园区企业、职工、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法律服务。

 

  拓宽法援渠道帮助农民工维权。组织法律援助人员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园区企业、职工、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度,按照法律援助降槛扩面的改革要求,持续加大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除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提供法律援助外,进一步扩大农民工案件种类范围,对涉及农民工的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工伤认定、工伤赔偿、申请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劳动合同纠纷等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对于涉及农民工欠薪方面的法律援助案件,采取免于审查、简化程序、快速受理、快速指派、快速办结的“一免一简三快”的工作原则,确保“当日申请、当日审批、当日指派”,采取“服务前置、审查后置”的工作方式,简化受理程序,缩短审查时间,依法及时化解冲突,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精心挑选公司法、劳动法以及金融等方面的专业律师组成律师服务团队,根据园区企业的业务领域和生产经营等情况,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意见书等服务,并根据园区企业具体发展需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同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为企业正常有序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支持,对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关心的合同违约、工资支付、劳动争议、社会保障等各类法律问题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解答,帮助企业化解疫情防控相关法律风险,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法律意识和能力。2022年以来,由律师针对园区企业、职工、群众咨询提出专业法律意见和建议8条,出具法律意见书290余件,为园区企业审核合同300余份。

 

  加强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健全涉企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指导建立建筑业、制造业、快递服务业等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涉企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组织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摸排,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企业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引导员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企业依法妥善解决矛盾纠纷,支持企业和职工通过自主协商、和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促进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强化法治宣传 助推园区企业发展

 

  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按照普法责任清单和指导目录,深入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宪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税收征收征管法、产品质量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和案例指导力度,通过讲法理、事理、情理,切实增强普法效果。结合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节点,积极探索以案释法等适合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特点的宣传方式,通过新媒体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合规经营、依法治企。2022年以来,组织普法讲师团、律师、普法志愿者等进入园区企业开展法治宣讲9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

 

强化执法监督 优化园区企业环境

 

  继续推行“两轻一免”柔性执法,各相关执法部门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密切联系工作实际,转变思维,为推进文明柔性执法工作打牢思想基础。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积极采取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推进行政执法方式多样化,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原则,防止“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继续在县区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县区政府官网等平台公布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电话,截至目前,未收到投诉举报电话,纠正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次数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