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们公司是因为资金链周转暂时出现问题,所以才导致的这一系列违约,这个项目直接关乎我们的生死,我们这么大的一个项目,真不是有意违约,我们也真的很难,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理解和支持。” 被告甘肃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花庄法庭王军法官无奈的说道。这已经是王军法官第六次来到该企业。涉及该企业的三起案件,法律关系、案件事实远没有复杂到需要一个法官数次登门进行了解,但对于这些案件的处理可能首先会直接影响到某住宅小区项目能否成功建设并实际运营,进而影响到该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最终对花庄镇甚至是红古区的整体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必须慎重再慎重。“你放心,我来这么多次,不仅仅是为了来处理这三起案件,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你们企业现在面临的困难,我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看怎样既能帮你们一把,又能把矛盾纠纷化解掉,让你们轻装上阵,把项目尽快落地实施,让企业重回正轨。”王军法官郑重的说道。
甘肃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系平安镇某商住小区的发包方,因资金问题导致发生违约,被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多方企业起诉至红古区人民法院,涉案金额近亿元。在受理上述案件后,王军法官多次上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地方党委政府协调+法院调解+社会理解+企业自强”的解困策略,通过政府协调,对甘肃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最大政策支持;通过法院反复摆事实、讲道理、谈政策、释法律,为甘肃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争取最大的理解和最珍贵的时间;通过企业强化管理,为有序恢复生产经营引入外在资金支持。最终,在党委政府组织协调下,在法院的主持下,甘肃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多名原告方在最短时间内均达成调解协议,获得了最宝贵的恢复时间,某商住小区项目也正式复工复产。“如果单纯处理一个案件,一次、两次调解不行,一纸判决就可以,这个判决也许不会违反法律规定,但有可能影响的是一个企业的生死,影响的是一个片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影响的是其他企业对营商环境的信心和耐心,所以宁愿我们多跑路,多想办法,多费口舌,也要尽最大努力让涉诉企业在相互理解中实现共赢,在共赢中促进经济良性发展,通过这样的案例,让其他企业真正看到政府、法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态度,真正感受到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王军法官诚恳的说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案例是最鲜明的行动成果。近年来,红古区人民法院花庄法庭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不放松,把贯彻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为民兴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立足企业多、矛盾多、纠纷复杂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把便民利企作为法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一企一策+”的优势策略,充分运用“党委政府+法院+社会+企业”的组合优势,充分彰显“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独特作用,立足审判,但又不局限于单纯审判,立足矛盾,但又不局限于解决矛盾本身,在一次次的“调解+”中找到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在一次次“企业双赢中”做实做优做强辖区营商环境,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人民法院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重要抓手,坚定实施“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让人民法院每一个真诚为民、为企排忧解难的真实案例,成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成为推动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担当缩影,全面营造更加公平、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为系统推进红古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重振兰州辉煌展现法院担当、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