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张掖山丹:“薯”香“草”盛的定分止争“五字密码”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10-17
字号:A A    颜色:

张掖市山丹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部,为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优质燕麦草产地之一,“薯”“草”类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也为全县的核心支柱产业,年播种面积达45万亩,占全县耕种面积的近三分之二。近年来,随着县域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因土地流转、农产品种植、灌溉、收割、运输、仓储、买卖等引起的纠纷呈上升趋势,山丹法院为提高解纷质量和效率,在位于特色农业主产区的李桥人民法庭挂牌设立“薯草法庭”,把农业类纠纷案件集中管辖审理,依托“专、融、联、便、播”五字工作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丹城的农村土地上扎根生长。


“专”业涉农审理 燕麦草产业的“双模解纷”


“没想到立案刚三天便拿到了法律文书和部分货款,专业法庭效率真高,今年春耕购买农资有指望了”,一起燕麦草买卖合同案件的原告感叹道。


山丹马场几十位农户与上海某公司达成6万亩燕麦草种植收购合同,但因该公司账款回收问题导致无法按约定支付货款,其中九位农户便将该公司起诉至法院。“薯草法庭”迅速启动“速调速裁+网络”模式,简化审理程序,通过云上法庭促使双方达成履行协议并支付部分货款。


该九起案件审理结束后,承办法官了解到其他二十余位种植农户也存在同样的欠款情况,为减少诉累,降低诉讼成本,承办法官引导双方通过牧草产业人民调解平台自行达成履行协议,并通过“司法确认+网络”模式,诉前化解该系列矛盾纠纷。薯草法庭为加快“分调裁审执”一体化建设,将受理的涉农案件进行两次分流、快慢分道,形成简案快审引导速调速裁、繁案精审统一裁判尺度,类案聚审一揽子化解系列纠纷,执源治理回访督促履行的办案模式。



“融”入基层治理 农村土地纠纷“源头减量”


“法官,我们村有件土地上的事,解决不了的话今年可能会撂荒,麻烦您过来看一下”。辖区某主任打来电话请“薯草法庭”前往该村帮助解决土地纠纷。原来李某、赵某、徐某三人耕地相邻,李某主张自己的耕地比之前少了6分,并称是被赵某和徐某所占,赵某和徐某则解释说,李某少的地并没那么多,且少地的主要原因是新修了水渠,双方各执一词。法官和村干部到实地进行勘验和测量,并与登记底册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反复磋商调解,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徐某退给李某2分地,赵某退给李某2分地,并当场测量标记了重新分界打地埂的位置。


“薯草法庭”在土地纠纷较多的村社设立“法律门诊”,聘请村主任为“门诊联络人”,及时进行一对一“问诊”或多方合议“会诊”,“对症下药”诉前化解各类土地纠纷,同时向辖区地方乡镇党委、政府发送涉诉情况通报、司法建议,将当前多发性纠纷数据统计、成因剖析、化解建议及时进行反馈。



“联”动化解纠纷 “三官一师”的一案多解


“没想到今天这个事法庭一揽子给解决了,不然我们还得另案去起诉”,辖区某村社社长高兴的说道。李某与某村社签订土地流转租赁合同,承包村民小组300亩耕地种植脱毒马铃薯,今年3月,李某以合同无法履行为由起诉要求村社退还保证金并承担违约金共计5万元。但该社社长表示,李某种植时欠付社员劳务费,且损坏了地埂,未清理地膜,需承担相关费用。因该案若直接开庭判决,很可能会出现“一案结多案生”问题,“薯草法庭”决定启动“三官一师”联调机制,法官与派出所的警官、派驻检察室的检察官、包村律师共同到实地进行巡回调解,组织双方当事人合理计算各自损失,经过一上午的共同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村社当庭支付李某剩余保证金1万元。


“薯草法庭”为汇聚基层智慧、提高解纷效果,主动扩大“朋友圈”,除了“三官一师”联调机制之外,还联合特色农业主产区乡镇党委、村委、行业协会等成立“企地院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搭平台,共同对农企纠纷进行一对一精准把脉,对农企发展开具精准纾困良方。



“便”民诉讼服务 春耕秋收的“农忙法庭”


“巡回审理真的好,不耽误我们收割庄稼,还把我们四年前的账算清了”,一起案件当事人欣慰的说道。因当事人均忙于秋收,干警便将法庭搬到了他们家门口。原告于2019年将60亩耕地经营权转包给被告,然而被告至今仍有3万元左右的租金、化肥、马铃薯种子等费用尚未支付。经法庭调查,2020年双方已对各项费用进行对账,但在核对各自账本时却发现有1万元左右的出入,因此双方产生争执,都认为对方是故意刁难或赖账。了解到事情原委后,法官立即组织双方再次核对账目,通过现场走访和实地调查,发现被告账本有一项费用漏列,价款正好是1万元左右。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人秋收后分两期将3万元案款履行完毕。


“薯草法庭”坚持以“群众的需求在哪,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为念,拓展乡村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打造“数字e站+流动法治大篷车”模式,尤其在农忙季,为方便群众,广泛开展在线审理,常态化开展夜间假日办案、农家田间解纷等,同时也开展“以巡释法”工作,达到“办结一案、化解类案、教育一片”的叠加效果。



“播”撒法治种子 “E时代”的新媒体宣传


“农产品收购人怎么成了诈骗犯”,新的一期“薯草法庭”服务三农“微剧场”正在山丹法院微信视频号和抖音账号同时播放,“粉丝”们纷纷点赞和留言。原告起诉被告索要草款,但经调查被告并非实际欠款人,而是被告的堂哥冒用被告身份信息办理身份证、银行卡、注册微信用于收购草料,该实际欠款人已经以买卖身份证件罪、诈骗罪被判处刑罚,现在已经在监狱服刑。该短剧以真实案例情景模拟+“薯草法庭e站”法律问答模式进行编排,旨在提醒农民朋友在交易时要认真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如有疑点立即中止交易,必要时可到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或报案。


“薯草法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小法庭法治“播种机”,“宣传队”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新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把生涩难懂的法律“讲成小故事”、“演成微电影”,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传达法治的声音。


以上是“薯草法庭”“五字工作法”实践的缩影。2023年,山丹法院农业纠纷类受理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3.8%,诉前化解纠纷提高到33%,平均办案周期缩短至30天,调撤率上升15%。下一步,薯草法庭将继续对该工作法进行完善和优化,在每一起涉农案件中都有“如我在诉”的情怀,设身处地的为农民、农企着想,努力方便百姓,切实化解纠纷,成为百姓信得过的人民法庭,将法治的种子在百姓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