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南州卓尼县立足实际,坚持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紧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要求,深入推进“8+”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度,着力强化“四个坚持”,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健全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不断靠实抓党建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抓乡促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指引(试行)》,建立《卓尼县抓乡促村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压实乡镇党委“抓乡促村”第一责任人职责,理清乡镇党委书记、党建专职副书记、党建办主任职责,落实好“抓乡促村”责任体系。
全面推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进程,按照“应建尽建”的要求规范设立党组织,新成立卓尼县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卓尼县社会组织党委2个行业党委,切实加强党对交通运输行业和社会组织领域的工作领导。同时,以创建“农牧村‘两委’班子服务能力提升”党建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组干部在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各乡镇结合实际创建以“五彩党建”“和美党建”“砚源党建”“青青木耳、悠悠我心”“拉路河党建”“德浴故里”等为代表的党建品牌,实现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有机统一,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县推行村级党组织“民事村办”试点工作,聚焦“民事”“村办”“实效”三个重点,结合抓乡促村党建责任落实、“8+”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品牌打造等重点任务。
以“精准化对接”靶向发力,摸排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构建县级、乡镇、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制定县直部门服务清单和乡镇村组责任清单,积极引导县直部门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乡镇村组服务力量向群众聚集,组织县直部门、乡镇、村组围绕清单内容,与试点村签订15份《村级党组织“民事村办”服务承诺书》,在试点村开展政策宣讲服务、政务便民服务、生产提质服务、卫生健康服务等“11项服务”,会同15个涉农单位,细化明确53条服务内容,制定54条具体措施,截止目前,村级党组织受理“民事村办”服务事项2249条。
以农牧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推行日常服务、代理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陪办服务“五服务”模式。积极搭建政务服务、民意收集、惠民信息三个服务平台,构建起县、乡、村衔接紧密、运行顺畅的便民服务体系,搭建了一条便民、惠民、利民的“绿色通道”。
坚持以治理有效为目标 夯实基层治理后劲
以推动“网格治理精准化、为民服务精细化”为思路,统筹各辖区人口、位置、公共服务资源等因素,持续优化网格化管理,将部分党员、村社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选为网格长和联户长,以网格化管理推动周到化服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健全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网络,落实村(社区)每周、乡镇每月排查分析研判制度,在辖区派出所、镇相关职能部门与乡村干部之间建立起上下贯通、三级联动、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积极营造“小事不出联户、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中心、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厚度”。目前,全县共推选网格长488名,联户长1049名,并以网格长、联户长为主体,组建各村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政策宣传、代办民生事务等工作专班,抓好村内治安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稳控和为群众代办民生事务等事项,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坚持以“8+”模式为途径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以“熟悉情况、便于工作”的原则,将9300多名党政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民兵队伍、村两委成员按照出生地优先联系到出生地的农牧户和僧人和学生,做到了包联责任到人,不漏一户一僧。按照“以人为本、就近方便、界定清晰、易于管理”的原则,对全县488个网格进行统一编码和电子地图划分,对1049个联防组进行调整优化,对全县农牧村党组织中2555名无职党员纳入到8+基层社会治理中进行设岗定责。
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云平台实战化运行,完成了网格指导员、网格长、联户长手持终端“平安通”APP下载、账号分配及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础数据的采集等工作。截至目前,共采集人口信息9.8万余条、标准地址信息3.1万余条、房屋信息2.7万余条,并开展多轮次的“8+”线上运行调试和实战调度,逐步推动卓尼县基层治理体系向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