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州市委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在全市427个社区全覆盖组建了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工委”),研发了“社工委”协同工作平台和“小兰帮办”移动平台,构建了党组织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当前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社工委”拧起社会治理“一股绳”
“社工委”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多元工作力量:
一是各方力量凝聚。“社工委”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优势和社区党组织的“聚合”功能,全面落实组织架构、委员组成和办公场所,真正把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单位、非公组织、行业协会、业委会、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楼院长、媒体记者等基层治理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最基础、最基层的社会事务服务治理工作。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社工委”建立完善了征集汇总、协商议事、分解办理、指导监督、报告报备等五项工作机制,充分履行法治宣教、诉求收集、矛盾化解、志愿服务、文明倡导、应急处置、议事协商等七项职能,构建“党建+社会治理+服务配套”的运行体系。
三是治理队伍多元。在全市427个“社工委”中,动员5429名“社工委”委员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社会治理网格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推出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红色长城护卫队、家园携手帮扶队等特色工作品牌,探索形成了一套有力、有效、有抓手的市域社会治理基层工作新路径。
“社工委”搭建智治支撑“一张网”
“社工委”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智治解决方案:
一是“小程序”发挥“大作用”。“小兰帮办”微信小程序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社会面和重点人员出入管控、信息采集、数据统计、实时监测、结果反馈等关键环节的精准、科学、高效管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全市实名注册率80%以上,通过电子化出入登记、核酸检测结果、健康码状态等信息,大大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度和管控力。二是“电子门”守护“安心宅”。疫情期间,兰州市运用“智能门磁”实现高效、安全、精准的隔离监控,只要隔离人员开门,“云苑管家”系统会自动向管理员手机发送信息提醒,管理员可在第一时间联系隔离人员,询问情况,确保隔离安全。
三是“线上办”实现“随时办”。发挥“平台+网格化”管理优势,将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整合进“社工委”协同工作平台,一方面企业和群众可在网上咨询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缴纳医保社保、婚姻登记、工程项目等事项;另一方面群众可拨打“12345”随时随地反映需求问题,线上即时受理,分级分类交办、转办、处置、反馈。目前日均办理各类诉求可达2000余件,按期办结率达98%以上,实现了社会治理与服务大联网、大联动。
“社工委”实现基层自治“一盘棋”
“社工委”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精细优质服务:
一是共建优势彰显。以“党建引领民生服务”为核心,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元服务,将民生服务项目化运作,搭建了“百姓议事厅”居民议事平台,提炼“五事”工作法,设置“社区微积分”,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二是共治成效明显。把“社工委”建设与落实基层治理结合起来,打造“发现问题—共同协商—拟定方案—落实反馈”的问题治理“微循环”,紧盯婚恋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等重点矛盾问题,全面深入开展易引发命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三是共享亮点频显。依托“社工委”,探索开展“红色物业”“党员管家班”等试点工作,倒逼为民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凝聚红色力量,形成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