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平凉华亭推行“一核三化四联”社会治理模式 全面固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果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22-07-04
字号:A A    颜色: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近三年来,平凉市华亭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示,按照“对标要求、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思路,有力有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形成并在全市推广了彰显时代特征、符合上级精神、紧贴华亭实际的“一核三化四联”社会治理模式,全方位推进了更高水平的平安华亭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一核”领航 瞄准社会治理“新定位”

 

  坚持将“强化政治引领,突出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目标,领航市域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即始终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来,统一到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将试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形成了社会治理的强大组织力。

 

  突出系统观念,即始终做到将试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推进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机制,深化“五治”融合治理方式,实现了社会治理效能与效果统一。

 

  突出法治思维,即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促进社会治理沿着法治轨道前进,确保了方向不偏、推进有力。

 

  突出强基导向,即始终把市域社会治理的重心放在基层,发挥基层在社会治理中的桥头堡功能,推动力量下沉、资源下投,强化源头治理、风险防控、公共服务,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实施“三化”驱动 开启社会治理“新引擎”

 

  坚持将“责任体系化、运行实战化、支撑智能化”作为实现试点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市域社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提供了强劲动力。

 

  责任体系化,即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市镇两级分别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双组长”的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乡镇政法委员统筹基层政法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管理办法》,完善了专群队伍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压实了乡镇政法委员、综治中心主任、法庭庭长、派出所长、司法所长、镇村综治专干、治安户长、网格长、网格员等人员责任。对标全国试点《工作指引》,全面落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实行市镇村三级分级考核,健全考评指标,制定负面清单,将综合考评结果纳入平安建设责任制考评体系,严格奖优罚劣,逐级传导压力,切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一体化”社会治理责任体系。

 

  运行实战化,即把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作为社会治理的主阵地,一体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综治、矛调、政务便民、公共法律服务“四大中心”,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例会、首问负责、协作配合、会商研判、请示报告、应急联动、日常管理等制度,促进社会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实战化运行,全市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率达到100%。市级整合公检法司、信访、民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力量,一体化参与社会治理;乡镇一级由政法委员统筹辖区综治中心、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等基层治理力量,共同会商研判情报信息,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问题;村(社区)“两委”组织网格长、网格员、包片民警、法律顾问、治安户长、群防群治队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等力量,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支撑智能化,即加快基层治理智能化建设,高标准建成了市级集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综治平台为一体的运营指挥中心,巩固扩大“智慧政法”建设成果,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实现了资源整合、信息互通、共建共享。加大“雪亮工程”“数字乡村”建设维护力度,全面实行联网融合运营,全市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率达到了100%。全面整合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甘肃省综治信息平台、命案风险智能预警系统等平台信息资源,推进信息融合运用。加强综治E通手持终端管理,督促基层网格员及时采集录入各类基层治理信息,保证基层治理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为风险预警、治安防控、综合治理提供信息支撑,有效提升了信息化服务实战能力。

 

推行“四联”共治 凝聚社会治理“新合力”

 

  坚持将“四联”共治作为实现试点核心目标的具体措施,为市域社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凝聚了整体合力。

 

  推行矛盾联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矛盾纠纷“日排查、周化解、月研判、季通报”工作机制和突出矛盾信访问题化解“五个一”(一次性把群众诉求听清楚、一次性把矛盾症结找准确、一次性把政策法规讲明白、一次性把解决方案定合理、一次性把矛盾信访事件办扎实)工作法,完善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县级领导包案化解责任制度,落实“三调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成立矛盾纠纷化解专家库,引导法律工作者联合化解重大矛盾,组织“五老人员”(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参与一般矛盾化解,推行网上接访、专家线上调解,落实村级综治中心“群众说事日”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了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发生率同比下降15.6%。

 

  推行治安联防以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六张网”(智能化技术防控网、常态化治安巡逻网、精准化风险预警网、明晰化公共安全网、多元化社会共治网、专业化处突维稳网)建设为统揽,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推进企业、村(社区)、居民小区警务室建设,实施智慧安防小区和技防入户项目,加强单位企业专业保安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护村队、护校队、治安户长、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在城区建立武警、巡警、网警、民警联动,网格长、网格员、群防群治队员、保安队伍协同的多元化治安联防组织网络,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在农村实行包片民警、综治专干、网格长、网格员、治安户长、护村队员联合线下巡逻,综治中心、派出所、道交站视频监控线上巡查,有效提升了治安联防效果,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6.7%。

 

  推行问题联治。建立健全涉稳风险排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机制,市镇两级每月对辖区内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和涉稳风险隐患进行梳理,分析研判维稳工作形势,由综治中心及时发布维稳预警预报,针对突出风险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上级综治中心报送《综治专报》。市综治中心督促职能部门和涉事乡镇联合开展问题治理,并跟踪督办落实,切实形成了从安全风险源头发现到联合化解、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完整链条和工作闭环,从根本上消除各类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基层管事率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

 

  推行平安联创,实施平安华亭建设“十四五”规划,健全完善平安建设考评机制和奖惩办法,以省级平安县创建成果巩固提升为抓手,提升平安单位示范创建标准,深入开展行业、领域、系统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无发案、无命案、无毒、无邪教、无诉讼村(社区)等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已创建单位动态管理,实行逐级复评验收,对不达标的撤销命名,增强平安单位创建质效,全市平安单位创建率达到95%以上。实施心理干预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推行“三帮四定”(帮教育、帮维权、帮解困和定人、定时、定点、定责)工作措施,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涉邪涉毒人员、重点信访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市特殊人群帮教率达了100%,从根本消除了各类不稳定问题,提升了平安华亭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