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苹果法庭”上,什么稀奇古怪的案子都有!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22-03-27
字号:A A    颜色:

  3月25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报道刊发《“苹果法庭”上,什么稀奇古怪的案子都有!》,现予以转载。

  “噼啪!”

 

  空气中的鞭声清脆作响,刘老汉吆喝着,拉着他的驴开始犁地。

 

  刘老汉心里窝着火,家里的这片洋芋地,竟被儿子瞒着自己租给了其他人,到处都栽上了苹果苗。今天过来,就是要把这片地给翻了!

 

  一旁刘老汉的儿子彻底着了急,好说歹说也劝不住,火急火燎地去找在村入户的女乡长。

 

  “老刘,你要干什么?”女乡长冲进地里,抱住驴头,面色铁青。

 

  “我只让我地里长洋芋!”

 

  刘老汉扯着嗓门,女乡长紧拽“笼头”,一时间,二人竟僵持不下。

 

  合同、欠条、单价……统统没有!

 

  “老刘,单方撕毁土地承包合同,可能吃官司哩!”“苹果法庭”的法官正好经过,看见这一幕,赶紧出言调解。

 

  法官知道,老实巴交的村民不懂法条里的契约精神,可他们懂得公平这个朴素的道理。

 

  “别吓唬我,我犁的是自家地,谁还能告我?”刘老汉怔在原地,略微松开了拽拴驴绳的手,可脸上还有些不服气。

摄影:薛亚平

 

  “老刘,可不能违约,人家在果树地投资不少钱,给毁了你拿啥赔啊!”

 

  法官耐着性子,用最通俗的大白话将合同的法律效力和毁约的后果一次性讲了个透彻。

 

  围观的村民见状也纷纷劝说,老刘彻底蔫了。

 

  小小的果园里又恢复了祥和。

 

  2020年2月,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正式脱贫摘帽。这里有着100万亩以上的苹果地,位列全国县域种植面积第一。

  老百姓靠苹果脱贫了,纠纷的案子也变多了,很多果农不懂法,吃了亏,跑到法院来诉苦,时间久了,当地法官们也天天跟着揪心着急。一番调研后,甘肃第一家“苹果法庭”在静宁县雷大镇正式开张。

 

  苹果案件和其他案子不太一样,这些案子很细很琐碎。而当地的老百姓,在打起官司来更是常常一无所有,仅仅凭着对法庭的信任就找了过来。

 

  “法官,我们一直都是这样交易的,没有合同,没有欠条,也没有单价……”

 

  这是果商和果农之间一种朴素的交易方式,田间地头看苹果成色定价,嘴上谈完价格,合同就定了。彼此基于信任,就没有签订合同,可后来果商突然消失不见了。

 

  果农找到法庭来,能拿出来的证明,只有苹果箱里的一张隔板,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过称斤数、苹果箱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面对匮乏的证据,法官们很为难。可看到果农们急难愁盼的眼神,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果农讨回公道!

 

  法庭多方渠道找到果商,没想到对方矢口否认。

 

  只能从证据入手!现有证据缺乏?那就想办法补充!

 

  法官对所有的果农提供的证据进行全面梳理,对整个案件细节进行复盘,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走访,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那段时间我们走了很多路,问了很多人,很辛苦,但是更有收获,我们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果商最终败下阵来,足额赔付了十多户果农的果款。果农的辛苦得到了收获,法官的辛苦也得到了收获。

 

  “咱们的苹果不光是甜果果,还是真心果!”

 

  用真心换真情,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让果农和果商都感受到法庭的温度,是这个“苹果法庭”法官们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

 

  镇上的果农王国祥家里种了二十多亩苹果,日子一直过得不错。2020年疫情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年初的苹果交易完成后,他一直没能收到货款,来自重庆的果商李刚以疫情导致苹果价格下跌为由,不愿按原价付款。

 

  最终,案子来到了“苹果法庭”。

 

  “18万的苹果,刚收走就掉价了!”面对法庭,李刚说起自己的遭遇,忿忿不平。“现在这么困难,他这是干啥子嘛,逼得这么紧,要价那么高,不讲情面也不讲道理呦!”

 

  果农有果农的不易,果商也有果商的苦衷。

 

  案件有特殊性,既要有法理,也要有情理。法庭多方调解,兼顾考虑当年苹果行情,最终,王国祥同意每斤苹果少收2毛钱。每斤2毛钱,总体金额少了不少,王国祥也感到心痛,但是他被法官的执著打动了。

 

  “有困难,大家要共同面对,这样咱们的苹果不光是甜果果,还是真心果!”

  而同样地,法官的一言一行,李刚也都看在了眼里。他从重庆老家打来16万元,支付了苹果钱。后来还把王国祥当年的苹果高价收购,再无拖欠。

 

  至此,纠纷产生了情谊,真诚收获了发展。

 

  “果农、中介、果商之间就是相互连通的纽带,很多时候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保障每一方的利益,这个案子,果商守住了诚信,果农守住了真情。”

 

  他们就像满山的苹果,开在每一个角落

 

  息诉止纷只是第一步,让老百姓真正的过上好日子,才是“苹果法庭”的法官们最想要的。田间地头、农户院子、流动车上……“苹果法庭”的法官们就像满山的苹果,开在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苹果法庭”上,什么稀奇古怪的案子都有,一个小小的苹果把,就能产生很大纠纷。

 

  “说不要就不要,我的损失怎么办啊!”

 

  在李某的门前,摆着一筐没有果把的苹果,他看着“苹果法庭”的法官们,显得很委屈。

 

  原来,是收苹果的果商交了几千元的定金,叫李某将果把剪掉后等待收购,后又以疫情影响等各种原因为借口,拒收苹果。无奈之下,李某找上了“苹果法庭”。

 

  “合同履行不了,导致被剪掉果把的苹果在存储过程中流失水分,确实给果农造成了损失!”

 

  案件并不复杂,法院根据苹果的损坏程度,最终判决不予退还定金,保护了果农利益。

  其实,保护果农的利益涵盖到方方面面。

 

  买苹果的、卖苹果的、存苹果的、果地的、果肥的、合作社的……就连来收苹果的外地司机师傅驾车,被村民自治的石墩墩拦住了,也要出面调解。

 

  小小的“苹果法庭”,管遍了方方面面的事。

 

  “苹果法庭”仅有四个人,而近一年却审理了各类涉苹果产业案件600余件,调撤率近70%。他们用实际行动,解决了不少苹果的“疑难杂事”。

 

  “怎么签订苹果购销合同?”“果商不给苹果款了咋办?”“借钱不还如何打官司?”……

 

  除了被动的接受“诉讼”,针对出现的很多“苹果”问题,他们也在主动出击,扎实深入开展以案说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工作,让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每年“苹果法庭”还会逐一走访辖区内苹果产业链上的企业,主动上门提供“法治体检”。

 

  近年来,果农在订立合同时更加规范,而相应的保护更加到位,纠纷也越来越少。苹果产业越来越大,果农、果商的法治意识也越来越强。

 

  用真心换真情,农民在土地上种出了“甜果果”,“苹果法庭”的法官们则用汗水浇灌出了“法治之果”。更多的“苹果法庭”,也正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