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力贯彻落实全国司法所工作会议精神,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巩固发展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充分夯实基层法治根基,积极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新时代司法所工作高质高效发展。近年来,获司法部表彰的“全国先进司法所”5个、“全国模范司法所长”5名;市级表彰“全市先进司法所”20个、表彰“全市司法所先进工作者”30名;武山县山丹司法所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被授予“全省枫桥式司法所”。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外树形象强阵地。持续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市司法所全部配备业务用房,科学设置功能室,实现了司法行政徽章和司法所标牌统一悬挂,各种制度上墙公示,形成“以制度促工作,以规范化促成效”的良好局面。以科技为支撑,多举措提升信息化建设,深度应用“智慧司法”,推进司法所“信息数字化、流程网络化”,保证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以“一县一品牌”创建为抓手,找准定位,精准施策,创建“枫桥式”司法所,以品牌创建引领司法行政履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内强管理提素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司法行政讲政治、业务工作重党建”,确保组织生活常态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通过法治讲座、案例释法、以案明纪,观摩交流、跟班培训、外出考察、岗位练兵等方式,交流工作经验,提升能力素质,让各所“学”有目标、“做”有标杆,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五个过硬”基层司法行政队伍。
群策群力聚合力。树牢系统观念,坚持精力向基层集中、力量向基层凝聚、投入向基层倾斜的总体思路,畅通市、县区司法行政机关沟通衔接机制,集结上下合力,增强基层动力。以建立工作包抓机制为纽带,靠实工作责任,加大督促力度,层层抓好落实,形成基层敢闯敢干,上级常调研指导的良性循环机制,群策群力,携手共进,凝聚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力量,全面提升工作实效。
不断发挥职能优势 平安天水建设得到新发展
着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以司法所为主阵地,开展“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育创建,突出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和最美人民调解员。建设精品调解案例,在天水电视台《法治天水》栏目推出《地界之争》《司法所里的“鸡毛蒜皮”》《人民调解为人民》等专题片,发挥典型案例指导作用,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大数据”模式,找准着力点、打出组合拳,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经验做法,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今年来,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直接调解、协助基层人民政府调解各类民间纠纷9168件、调解成功8966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7.8%,切实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着力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稳步发展。坚持规范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两大核心任务实施,严把“入矫关”“矫正关”和“解矫关”三个关键环节,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力度。全面开展“智慧矫正”信息化建设工作,秦安县实现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电子化管理。全市共成立市级社区矫正委员会1个、县级社区矫正委员会7个、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123个,实现了市、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社区矫正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着力推进安置帮教工作落实落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最大限度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全面加强刑释人员衔接、帮教、安置,深入推进刑释人员安置帮教措施落实落细。一是规范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综合评估、信息核查、信息反馈机制作用,加强刑释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切实减少脱管漏管。二是积极协调公安、监狱等部门开展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情况实证调查。三是抓好技能培训和社会帮扶。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协调相关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刑释人员及时纳入低保或提供社会救济,落实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多渠道帮助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刑满释放人员接送率、帮教率、建档率、安置率均达100%。
不断强化法治保障 基层治理能力获得新提升
强化普法宣传,在营造法治氛围中出大招。积极开展“法律八进”,充分利用城乡法治文化广场、单位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校园文化墙、企业文化活动室等综合性文化阵地,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法治宣传教育。全力构建“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模式,采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今年以来,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60余场次,发放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疫情防控宣传资料25000余本,法治宣传折页25000余份,法治宣传袋5000个,接受群众咨询1430余次。
提升法律服务,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出新招。依托司法所进行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一是建立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631个。全市法律服务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在线咨询解答、受理转办、跟踪回访等服务,形成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有效融合、互联互通、相互支持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二是通过“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行动和村(居)法律顾问“六个一”活动,实现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市38家律师事务所近300多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解答法律咨询2.5万人次,积极参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20余起。三是统筹优化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资源,积极引导法律服务资源向乡镇“末梢”延伸,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拓展职能发挥,在深化依法治理中出实招。紧紧围绕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服务,指导开展农村“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培训,今年培训普法带头人、法律明白人6270余人,提升了基层干部群众法律素养,夯实了基层法治建设工作基础。司法所长列席乡镇党政联席会议,指导村(居)依法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依法制定基层组织工作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和自治规范,为村(居)管理、民生事务、生产经营等活动提供法律意见。围绕基层乡村治理,配合行政村法律顾问,定期深入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调解纠纷等服务。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今年来,全市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5个,法治建设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普法依法治理成效明显。
通过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天水市司法所面貌焕然一新,队伍能力持续提升、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司法所已成为基层党政领导发展经济、正确决策离不开的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为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水、法治天水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