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发布“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天水市“‘5432’工作法创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在全国20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围中国改革2022年度200个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既展现了天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取得的显著成果,也充分体现了政法单位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
天水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根本,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创新、平安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实战平台职能,积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创新“5432工作法”(五网联动网格管理精细化,四诊联调矛盾化解多元化,三措并举打防管控一体化,双管齐下治理手段智能化),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具有“天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格局,全市社会治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01
改革背景
2020年5月,天水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全省10个:天水、兰州、酒泉、张掖、金昌、武威、陇南、甘南、平凉、嘉峪关)。试点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创新、平安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实战平台职能。天水市近三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21年,全市刑事发案降至9年来最低值,攻破命案积案数、抓获命案逃犯人数、抓捕在逃人数创历史新高,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打掉涉黑组织6个、恶势力犯罪集团9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0个、村霸15个,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持续提升。积极认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两个试点项目,天水市受邀参加第一次、第五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并作交流发言。
02
改革措施
(一)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坚持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平安建设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一是高位谋划推动。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了“1+8”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县区主抓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聚焦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大统筹协调,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健全制度机制。坚持把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中央和省上各项安排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真正取得实效。制定形成了以《天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为统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二十多个配套制度促落实的“1+N”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强化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平安天水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暨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重点工作部署会、现场会、创新经验交流会、集中动员宣传活动等,组织开展新一轮平安天水创建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年活动,大力实施“十安联创”基层平安细胞工程,分类指导开展95个创新试点工作,形成了“一县区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基层创新工作格局。
(二)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全面推行“党建+综合治理”“党建+环境整治”“党建+文明创建”等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是构筑党组织引领的“立体化”小区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建立不走、不撤、不散的小区党组织1340个,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了78.1%。全市13.3万名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党支部报到并认领岗位,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带动下,社会各界群众和志愿者与广大党员一道在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党的组织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彰显。
二是推动综治中心建设规范化。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1个市级、7个县级、123个乡级综治中心全部建成并挂牌运行,将综治中心功能向村(社区)延伸,村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社会治理功能进一步完善。不断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综治中心协调信访、公安、民政、司法、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常驻或轮值,综治中心实战平台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按照“服务为先、相对集中、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便于管理”的原则科学划分网格,形成了城市三级、农村四级的网格体系,全市共划分设置基础网格10960个,进行了统一编码,发布了网格标识,着力打造天水网格“蓝马甲”社会治理品牌。将党建、综治、民政、城市管理等各类工作主体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全部纳入网格的服务管理范畴,形成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上线运行“天水五治”小程序,实现群众诉求线上反映,部门马上办理,真正达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三)广泛参与、共建共享,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强化自治约束。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制度,推行“四方议事会”“家事合议庭”“居民说事”等做法,组建“巾帼调解队”“金牌调解团”、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发挥乡贤里老的作用,健全村(居)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的民主协商机制,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通过“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成10个国家级、162个省级、141个市级、392个县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市820所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同上“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全面提高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是坚持德治教化。通过并实施《天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体性法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道德模范、天水好人、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选树活动为抓手,涵养崇德向善风尚。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大力开展邻里互助和互动交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以来,评选天水好人71人,其中3人入选“甘肃好人”,1人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评选表彰文明家庭27户,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各10名。近三年,评选市级“最美家庭”516户,推选国家级“最美家庭”6户,省级“最美家庭”355户,全国“五好家庭”3户。
四是突出智慧支撑。全面完成“雪亮工程”建设任务,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完成了452个乡镇重点区域人脸识别监控、700个行政村和854个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动“雪亮工程”进一步向基层覆盖延伸。积极发挥大数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70%以上的流调溯源工作依靠“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为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打造“天水市综治联勤联动指挥调度系统”,建立了平安天水指数发布体系,实现了对县区和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工作的动态评价,相关经验做法分别在《人民日报》政治版头条和《甘肃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天水雪亮联勤联动指挥调度系统”和“平安天水指数发布系统”分别荣获2021年、2022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十佳案例奖。
03
改革成效
以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主线。
一是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紧盯全市政法领域影响政治安全“十大风险”,健全“1+6+5”维护政治安全工作机制,加强情报信息预警预防和管控打击。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两个全覆盖”制度,建立涉稳问题“动态台账+销号管理”机制,主动做好涉众性利益诉求群体防控工作,扎实开展重点信访问题包案化解,集中化解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解决了一批突出信访问题,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是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以综治中心为龙头、各部门联动、一体化运作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大力培育发展以“和雨东矛盾化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第三方矛盾纠纷化解组织,落实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制度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建成各级调委会3021个,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1个,配备各类人民调解员10718名。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坚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天水市近三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是强化社会治安管控。着眼“防得牢、打得准、管得严”,建成以合成作战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六张网”建设为主体,以圈层布防为重点,以公安机关专业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组织和各级保卫力量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2022年,全市立刑事案件、受理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0.50%、31.79%。2021年以来,全市新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个,霸痞势力5个。截至2022年12月底,打击涉养老诈骗刑事案件236起,破案233起,打掉犯罪团伙15个,追赃挽损30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