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以“无讼社区”创建为引领 “四字诀”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03-01
字号:A A    颜色:

天水市甘谷县法院姚庄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方便诉讼作用,建立“调解为主、速裁支撑、精审兜底”新型审判方式,以“无讼社区”创建为引领,依托“四字诀”,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开创辖区矛盾治理新局面。近三年,受理各类案件1703件,结案1661件,结案率97.53%,各项质效指标位居全市法院基层法庭前列。2021年姚庄法庭被评为创建新时代“马锡五式”人民法庭。


突出“共”字 强化党建引领


以姚庄法庭党支部建设为依托,通过推动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与人民法庭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人民法庭队伍。党员干警积极参与每周党支部学习、政治轮训和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队伍政治素质。与姚庄社区开展共建活动,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完善党建文化墙、党员活动室为载体的党建主阵地建设。疫情期间党员干警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下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活动,完成了辖区旭东商贸楼小区包保任务。主动融入辖区党委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与政府部门、调解组织沟通联系,靠前介入、深度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共同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突出“早”字 强化多元解纷


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化解“前哨”作用,借力乡镇政法委员、综治员,与辖区党委、村组对接构建“党委+法庭+人民调解员、综治员、律师”诉源治理新格局。建立矛盾纠纷预警协作机制,强化法庭对村组纠纷化解的协调指导功能,充分发挥法官专业优势,确保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受理涉金山镇153户农民的550余亩土地流转案件后,审判团队联合乡镇、派出所、律师、村民代表等,在10个工作日内积极稳妥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多元联动化解。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指导和工作培训,积极参与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纠纷诊断和处理,推动形成基层规则、行业、系统等全领域、全流程治理新格局。近三年来,累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1万余份,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讲座15场次,受教育师生2万余人次。


突出“快”字 强化繁简分流


受理案件后,坚持立案调、送达调、开庭调、宣判调,及时总结调解经验。对矛盾纠纷激化程度进行评估,对争议大、难调解案件,坚持上门调查调解,寻找案件“情理法”的结合点。近三年,结案1661件,调解撤诉1055件,调撤率63.5%。强化案件繁简分流,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实行“门诊式”甄别分流,将标注为“速裁”案件分流至速裁团队办理;将婚姻家事、建设工程、买卖合同等复杂案件分流至繁案团队审理,在提升办案效率上聚焦发力,全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采取令状式、要素式裁判文书,速裁快审、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类案专审。近三年来,速裁程序结案825件,49.6%的案件以速裁方式解决,实现多元调解与速裁快审无缝衔接,赋予基层诉源治理充足效能。


突出“新”字 强化司法便民


科学提炼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内在精神和时代价值,与时俱进,探索司法审判走群众路线的新机制新方式。依托“一庭一品”建设,在辖区2个小区试点“无讼社区”创建,按照“1+2+N”(即1个审判团队+2名乡镇工作人员+N名社区工作者)的模式成立诉调对接工作室,确定纵向直通“乡镇-社区(农村)-网格”,横向联通“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等职能部门”新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共化解纠纷20余件,无一进入诉讼程序。农忙时节,以“田间法庭”“夜间法庭”“假日法庭”等多形式,在群众“家门口”提供诉讼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宁可自己多出力,不让百姓多跑腿”原则获得广大群众赞誉。受理的33件某互助协会的借款合同案件,涉案标的达120余万元,案件通过巡回审判,快捷高效调解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