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兰州:打通指挥中枢 激活末梢神经 “一中心三平台多阵地”体系赋能市域善治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03-22
字号:A A    颜色:

村社治,县域安;市域治,天下安。近年来,兰州市立足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系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小兰帮办”平台、“社工委”机制、小区党员阵地等有益做法,结合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探索形成“一中心三平台多阵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解决了指挥体系不畅、治理资源不聚、工作合力不强、诉求解决不好、矛盾化解不细等问题难题,激活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微信图片_20230322143914.jpg


“一中心”指挥调度

打通四级闭环治理指挥链


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以“六有”标准打造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一体化调度的小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优化完善“领导小组+专项组+中心”的组织架构,形成平安兰州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市域社会治理组主抓、小兰指挥中心负责的扁平化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全要素建设指挥中心


规范机构场所,由各级平安办牵头,按照资源联动、数据融合、并轨运行理念,通过腾挪置换、合署办公等方式,整合三维中心、综治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小兰指挥中心,全市建成1个市级、8个县区级、114个乡街级、1173个村社级小兰指挥中心,各级财政安排5040万元运行保障经费,规范设置1厅N室,统筹专职工作力量8221人,实现服务联动、问题联治、隐患联排、矛盾联调、平安联创。健全组织架构,中心日常工作由平安办统筹、综治中心承担,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同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市县两级中心总指挥由平安办主任担任,平安办分管领导和综治中心主任担任常务副总指挥;乡街级中心总指挥由政法委员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综治中心主任担任,“一庭两所”负责人为副总指挥;村社级中心总指挥由党组织书记担任,副总指挥由社区民警担任。完善制度机制,制定中心实体化运行工作指引,围绕信息收集、风险研判、预警预测、指挥调度、矛盾化解、网格管理、群防群治、心理咨询、便民服务等九大功能,明确市级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难题、县级组织实施解决突出问题、乡街强基固本解决具体问题、村社落实落细解决服务问题的权责架构,配套建立工作会商、请示报告、首问负责、四级响应、督办问效等五大工作机制,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运转。


全方位整合资源力量


突出力量整合,市级根据民意诉求集中领域,定期调度职能部门轮流入驻中心,协同联动回应关切、化解风险;县区分中心统筹专业社会力量,实行政法机关常驻的同时,进驻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专业化调解组织以及评估机构32家,为群团组织提供实体阵地;乡街和村社吸收个人品牌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类组织363家,推动民意诉求、问题隐患和矛盾纠纷一体化解。突出数据整合,中心不断畅通情报信息汇聚渠道,围绕社情、民情、警情、舆情等重点领域,探索形成小兰帮办、12345热线、网民留言、矛调、信访、网格、警情等七类数据信息的线上线下对接分析机制,打造治理“数据池”,实时感知社情民意,实现苗头问题预测预警、突出矛盾联动化解、重大隐患协同攻坚。突出效能整合,建立“日抽查、周分析、月通报、季问效”机制,构建“小兰指挥中心专项跟踪督办、党委政府督查部门重点跟踪督办、纪委监委追责督办”模式,推动经济金融、房地产、非法集资等20项历史遗留疑难问题列入全市防范化解风险“百日攻坚”行动,实现化解力量集成、监督全面跟进,确保各类事项能落实、有回应。


图片


全流程变革治理模式


打造汇集社情民意的“参谋部”,四级小兰指挥中心均设置一站式群众接待大厅(窗口),面对面接受群众诉求,同时搭建“小兰帮办”小程序、12345民情通热线、小兰热线、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平台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民声民情传递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为基层减负赋能,提速提质解决群众各类诉求、建议、投诉2万余件。打造化解矛盾纠纷的“指挥部”,着眼“社会”领域,市中心去年以来调度各类诉求事件190余万件,对收集到的易引发群体性上访的诉求矛盾,实行“三色管控、三单督办”,重大敏感信息提交市平安办制发社会治理风险预警单、交办单、督办单310期,稳妥预警处置房地产、物业供暖、劳资欠薪等领域各类重大矛盾隐患163件,让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终点站”。在县区和乡街中心加挂“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牌子,推动职能部门和专业化调解组织进驻联调,在村社整合各类专群力量落实接诉即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打造解决治理难题的“服务部”,中心将各类诉求和事项统一归口为治理事件,建立三中心矛盾纠纷和涉稳隐患会诊会商、联合联处、督查督办等协作机制,实行日常工作每日调度、矛盾纠纷每周分析、治理形势每月研判、重要事项随时会商,每日梳理各平台数据形成日报259期,每周分析涉访涉稳信息形成周报37期,每月组织对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公共安全等进行分析研判形成社会治理形势和平安专报93期,一系列治理难题在各类资源的支撑下迎刃而解。


“三平台”联动联通

下好精准精细治理一盘棋


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突出优势互补、数据融通,以市域统建的“小兰帮办”基层治理平台、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为载体,辅之以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着力打造“基层可办、不来即享”的服务窗口、“群众自治、多元治理”的共治平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增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图片


功能应用多元化


构建基层治理线上“工具箱”,搭建起“小程序+APP+热线+平台”四位一体的“小兰帮办”社会治理平台,实现重要事项在线商、治理事件在线办、矛盾纠纷在线调等十大功能,推动基层服务和治理事项“一网统管、一屏尽览、一站督办”,特别是对群众报事、说事和网格员采集事件,由各级小兰中心专人每日受理、统计、汇总、转办、督办,微信小程序全流程公开办理单位和进度,做到处理过程、办理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以公开优势倒逼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构建民情连线服务“大管家”,依托三维平台将全市68部服务热线全部纳入12345热线,52个坐席全天候、不断档一号接听,日均回应解决群众咨询建议、诉求事件3000余件。对接听的矛盾纠纷、社会治理等领域事项,由小兰中心牵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每日同公安、信访、网信等部门共享数据信息,实时向住建、人社等部门推送预警信息,多平台多渠道解决群众诉求。构建风险隐患预警“感知网”,平安平台搭建了重点人群信息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命案风险智能预警等12个子系统,对涉及社会治理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全量汇聚,累计录入矛盾纠纷5370件、重点人员2600人、安全隐患4010处,系统自动提示督促基层组织和网格员开展巡查走访,落实帮扶救助、心理疏导、人员稳控等措施,特别是命案风险智能预警系统设定了家庭婚姻、邻里矛盾、生活困难等关键词,分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自动生成预警提示,先后预警化解易引发民转刑、刑转命和个人极端案事件的矛盾纠纷676件,进一步织密了风险“感知网”。


图片


平台系统集成化


“三平台”联通,稳步推进小兰平台、三维系统、平安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实时更新的人口库、法人库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归集457.8万人口、13.5万法人和272.9万地址数据,在海量数据基础上开发诉求办理、指挥调度、网格化管理、矛盾排查化解、命案风险预警、安全隐患排查等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613个,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两个指挥界面,构建市级统筹抓、县区集中办、乡街一体办、村社综合办的一体化智治体系。“一网格”统揽,依托小兰平台,开发上线“小兰帮办”APP,网格员全部安装负责事项采集、信息维护、重点人员走访、为民服务等工作,“人、事、物、地、组织”治理全要素同步至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情民意等信息实时更新,居民诉求、网格事件、问题处置等事项流转分办。“多渠道”收集,除12345政务服务热线“7×24小时”回应诉求、解决问题外,依托“小兰帮办”小程序近400万实名注册用户优势,鼓励群众线上“说事、议事、主事”,在“我要报事”模块引导群众及时反映诉求、报送隐患,在“我有话说”模块把群众关心关切转化为意见建议,实现各类风险隐患、群众急难问题线上流转、线下处置、闭环办理。

图片


治理效能最大化


让便民服务更省心,坚持寓管理于服务,聚焦便民服务中的重要、高频事项,优化上线“帮您查”“帮您约”“帮您办”“帮您缴”等事项202项,涵盖户籍、交管、民政、教育、就业、社保、健康和养老等12个方面,累计访问量393.1万人次,同时推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以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村社办理,实现为民服务“不来即享、基层可办”。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工委”模块,集“有事好商量”“我来双报到”“志愿服务”“社区发布”“15分钟生活圈”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累计认证上线各类商家1.7万余家,方便居民就近享受各类服务523.6万余次,构建起有温度的社区生活共同体。让诉求办理更省时,健全小兰帮办“民呼我应、你说我办”机制,建立公众诉求办理平台即时响应联系、四级闭环办理、办结反馈回访、督办考核等四项制度,纵向四级开通账号1296个,横向两级开通账号557个,后台按照诉求性质、职责权限分层分流、督办反馈,形成“社区响应为主、街道联动响应、县区全域响应、市级兜底响应”事件处置流程,运行以来已办结事件68209件,其中市级244件、县区1688件、乡街3980件、村社62297件,达到网格员现场解决一批、社工委联动各方解决一批、逐级研判上报协同解决一批的效果。让风险防控更省力,围绕风险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联通公安大数据中心和合成作战指挥中心,立足“一标三实”基础数据,搭建大数据警务实战预警平台,加密各平台数据比对频次,通过数据清洗、整合、补充和比对,先后布控涉访、涉稳、涉诉重点人员1500余人,预警轨迹信息6899条;累计布控全国在逃违法犯罪嫌疑人8万余人,预警在逃人员轨迹信息1782条,协助办案民警抓获在逃人员110人,织出一张行知去向、动知轨迹、预警稳控的“无形之网”。


“多阵地”共防共治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岗哨前移、力量前置,构建起“乡街统筹、村社推进、网格支撑”三级联动治理架构,向基层赋权、为基层减负,推动基层矛盾隐患全域联防、民生问题全员联治,筑牢平安法治建设稳定底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牢乡街“主阵地”


立足充实力量,全市114个乡街动态配齐配强政法委员,落实工作津贴、制定管理办法,全部兼任乡街平安办主任和小兰指挥中心总指挥,运行“一单两报四会五联”机制,在机制上保障决策共议、资源共享、问题共治,真正把基层政法单位统起来,让基层综治维稳力量动起来。立足搭建平台,依托乡街级综治中心打造小兰指挥中心,建成标准化法庭31个、派出所141个、司法所109个、检察室58个,推动所长民警进班子、社会力量进组织,西湖蓝盾、三民联勤、反诈萤火虫、铁桥党员志愿者等一批群防组织应用而生,郭德堂、畅大妈、坎大姐、赵三辈等一批品牌调解室扎根基层,既解决了基层“少人干事、无场所议事”问题,又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立足矛盾联调,建立“委员+中心+庭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共享信息、推送风险、通报情况,对疑难复杂纠纷或可能引发极端案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纠纷,由政法委员统筹,依托小兰指挥中心,充分发挥法庭专业优势、派出所属地优势、司法所调解优势,实行“一庭两所”联调化解,联合化解复杂矛盾纠纷630件,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增量。


构筑村社“桥头堡”


以聚合力强根基,秉承“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理念,在兰州市427个社区全覆盖组建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吸收社区“两委”成员以及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企业负责人和热心居民等委员6145名,平均每个社区吸纳社会力量11名,打造党政、社企、居民共治“朋友圈”,累计协调解决治理问题9300个,帮办群众“微心愿”3.5万余个,让社区治理从“独奏曲”变成“交响乐”。以大联动促解纷,全面推行“一村(社)一警一队一法律顾问”制度,依托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小兰指挥中心,统筹治保会、调委会、爱卫委、公共委等基层组织,调度各方力量,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633件,打造出“小巷议事”“小板凳议事会”“小安说事”“乡贤和事堂”等一系列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品牌,让村社成为保障民安的前沿阵地。以小切口办实事,村社全覆盖设置志愿服务站,统筹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各方力量,组建小兰志愿服务团队385支,一月一主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推出情暖家庭、心防工程、捐款捐物等便民利民项目3208个,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847场次,帮办民生实事3.2万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巩固网格“前哨岗”


规范最小治理单元,推动小区与网格无缝融合,制定网格服务管理四项制度,精准划分网格4417个,1.8万名专职网格员和辅助人员活跃在街头巷尾,千家万户大事小情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将治理和服务的触角向最末梢延伸。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依托小区党员阵地打造“十有”网格党员阵地,让网格工作有了固定场所,同时推动网格党员阵地与物业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辐射带动“两代表一委员”、社工委委员、退役军人、业委会成员、“三新组织”党员等力量3.3万名参与其中,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实现力量在网格聚合、信息在网格采集、问题在网格解决、纠纷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提供。建强服务治理队伍,建立网格员六项制度,将市区1.54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就近就地编入网格,广泛吸纳楼栋长、志愿者、物业人员、热心群众等作为协作力量,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网格组建3873支联防联控队,采取“日常、即时、战时”三种模式开展信息采集、矛盾调处、隐患排查等工作,实现“小网格大联勤”;在专属网格组建692支群防群治队,每人包联10-20户商户或整队伍包抓楼宇商场,实现“小单元大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