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需要签订制种合同或劳务合同的时候,法官们都会到企业帮我们把关,还时常走访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帮助化解矛盾。”说起“种子法庭”,甘肃省张掖市某种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辽阔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张掖市,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加强种业法治保护意义重大。作为集中管辖张掖市甘州区制种产业纠纷的“种子法庭”,甘州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创新构建“4456”工作体系,倾心守护种业“芯片”。
“三调一裁”分层递进,在“第一时间”快速化解矛盾。涉种纠纷季节性强,处理不及时会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了与春耕农忙争时间、抢进度,西郊法庭建立涉种纠纷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3+1”快速化解机制,3个乡镇综治中心、2个行业性组织、55个村委会与法庭3名法官、2名驻庭特邀调解员汇聚合力,推动辖区70%的涉种农、种企、种业纠纷通过“调解+速裁”的方式快速化解,平均解纷周期仅为17天,涉种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
“三专一执”协同配合,用“专业视角”精确定分止争。西郊法庭组建专门合议庭,与河西学院、种子管理部门、制种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专家库”,从种子管理部门、制种行业遴选11名“专家型”人民陪审员,参与化解各类涉种纠纷27件,为涉种案件审理增添专业视角和专业支持。同时,建立驻庭执行小组与村企执行联络员配合执行机制,就地执结涉种案件33件。
“五项联动”一体推进,以“良性互动”护航产业发展。西郊法庭构建服务制种产业“法庭+”模式,与辖区党委政府联动,以“一庭两所一中心”和五级解纷网格凝聚解纷合力;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种子管理等行政部门联动,对重大案件、热点问题联合研判,主动化解行业风险;与行业组织联动,联合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等机构对涉种纠纷提前介入、联合调处;与村级组织、制种企业联动,以“一村一法官”“一企一法官”机制为制种“种产销”提供全链条法律支持。
“六种常态”多点发力,以“法治生态”推进长效常治。西郊法庭紧贴种业发展需求,确保联动解纷、“绿色通道”运行、“五项联动”机制、在线办案、法治宣传、调查研究六项机制常态化运行。两年来,法庭法官人均走访企业村社45个,创新建立的“五联日志”工作法被甘州区委政法委在全区各政法单位推广,累计开展巡回审判、“送法进企”、“普法赶集”活动37场次,开展专题调研9次,发布典型案例10个,全区涉种纠纷调解、立案、送达、司法确认、审理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涉种纠纷诉讼数量、化解周期实现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