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亦可以为生活增添一份安心和暖意。然而,在生活中,邻里之间往往由于理解和沟通不够,相互之间缺乏谅解礼让,时常会出现摩擦或纠纷。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镇属山水灌区,李某与权某系该镇某村同组村民,两家玉米地相邻。权某在浇灌自家玉米地时,因未将田埂溢水豁口及时拦堵,导致大量水漫灌至地势较低的李某家玉米地,造成李某家玉米地浇水过量。好巧不巧,傍晚的风将李某家玉米地中的大部分玉米吹倒。辛苦大半年,减产已是必然。看着田地里倒掉的玉米,李某内心苦不堪言。遂找权某理论,双方因为言语冲突,发生了新一轮的争吵,李某无奈寻求村委会、包村干部帮助化解田间邻里纠纷。然而,双方之前就因播撒农药产生过纠纷,积怨已久,村镇干部多次调解无果。村干部电话咨询凉州区和平法庭如何进行诉讼。
法官认为,邻里纠纷虽然事小,但处理不恰当容易引发较大的矛盾,打官司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矛盾。本着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双方内心症结的原则,法官积极联系金塔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把诉前调解现场搬进玉米地,就地开始化解双方矛盾。通过查看玉米倾倒情况、田埂漫水痕迹、周边玉米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权某对自家承包经营的农田具有妥善管理义务,在浇水过程中,因其管理不到位,对造成淹及邻田面临减产的后果负有一定的责任。
法官从和谐的邻里关系、基础法律关系、最小成本解决纠纷等方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调解和释法析理,并建议权某赔偿李某损失。最终,在法官苦口婆心的劝解下,双方当事人放下长久以来的恩怨,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履行了赔偿款,握手言和。双方对法官热心、高效、公正化解纠纷的做法表示肯定,同时感谢法官化解了双方长久以来恶化的邻里关系。
今年以来,凉州区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深入田间地头,将“枫桥经验”运用到具体办案中,深入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坚持关口前移,积极推行“123456”工作模式,推进诉源治理,本着“小事不出村”的原则,主动息讼止争,延伸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家门口的法庭。上半年,凉州区法院和平法庭法官积极联合辖区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等调解纠纷33件次,法庭受理诉讼案件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2%,为促进和美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