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区中城街道位于天水市老城区,老旧小区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困难群体多,信访问题时常发生。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行“搭建三大平台+五诊式调处”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工作法,妥善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全力打造“枫桥经验”,实现了整合治理资源增“能量”、强化源头治理控增量”、加强联动处置“提质量”目标。
搭建“三大平台”,整合治理资源增能量。街道突出小网格大服务、小中心大职能,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三大平台,做到小事网格中解决、大事中心发力、重大矛盾“命案系统”及时预警,形成信访矛盾纠纷“大调处”、联调体系“大融合”格局。一是搭建网格首先化解平台。先通过网格平台将矛盾信息及化解情况第一时间上传天水综治APP,变“居民路上跑”为“数据网上跑”,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使网格级化解平台成为维护辖区稳定的第一道安全屏障。二是搭建社区再调处平台。社区综治中心对网格员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召开网格员参与的班子研判会,成立专班,责任到人,结合法律法规、政策,专业开展劝导化解工作,引导当事人分清是非,达成共识,消除矛盾纠纷。三是搭建街道终结平台。街道综治中心对社区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动态跟进纠纷事态发展,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组织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基层人民法庭等政法派驻单位和内设“五办六中心一队”力量,及时研判分析,进行联调联处。对调解不成功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录入矛调系统,上报区综治中心调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矛盾纠纷的发生。
推行“五诊式调处”,强化源头治理控增量。坚持信访矛盾纠纷处理闭环调处机制建设,筑牢辖区平安稳定防护墙,实现“小网格”共筑大平安,“小矛盾”调出大和谐。一是网格员“首诊”化解。以网格为单元,发挥网格员信访纠纷排查的“移动探头”,“危机预警”的“第一哨兵”作用,第一时间发现和收集辖区居民的诉求和矛盾纠纷,做到一般矛盾纠纷“日清日结”可能引发信访的矛盾纠纷即发现即报。二是社区“接诊”处理。社区坚持每周常态研判、重要节点每日研判、重要事项专题和实时研判,对网格员排查出的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由社区成立工作专班,跟进化解,做到能调处及时调处,不能调处及时上报。三是街道“急诊”处理。街道对社区上报的紧急事件或处于激化边缘的信访纠纷,按照“事不过夜”的要求,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主要责任、分管领导具体责任和相关单位配合责任,加强分析研判,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对策措施,急速调处化解,严防风险积聚、扩散、外溢。四是街道“终诊”处理。街道综治中心发挥信息收集、受理分流、综合处置等功能作用,对社区难以调处、可能引发的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召开联席会分析研判,商讨纠纷解决的方案,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分类,加强与部门的联动协作,实行联调联处,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五是各级各部门“会诊”处理。对街道级无法化解,且存在“民转刑”“刑转命”的高风险矛盾纠纷,及时录入“命案系统”,第一时间上报区综治中心,由区级综治中心联合专业调处化解部门“会诊”处理。中城辖区贾世德与其邻居马爱琴之间因厨房修缮引起的邻里纠纷,经网格、社区、街道多次走访化解,均未妥善处置,且两家纠纷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街道第一时间将纠纷发生的来龙去脉及目前化解的情况及时如实上报区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及专业调处队伍,进行了联合化解。
强化多元共治化纠纷,推行联动处置提质量。一是畅通人民调解“主渠道”。重点区域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重点时段稳妥处置特定利益群体矛盾,有效落实“稳控在本区、吸附在当地”。在重点时段,通过走访慰问的方式送去党的人文关怀。尖锐矛盾及时介入、及早稳控、早日化解,防止矛盾激化。二是四级调解“同频共振”。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四调联动”机制,依托公安、司法、专业律师、区级综治中心“四结对”合力攻坚疑难高危矛盾纠纷,形成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基层法庭联动共建模式,构建多方参与、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非诉讼化解格局。三是打造民主协商议事“共同体”。开展居民说事、百姓议事、妇女参与等各类协商议事活动,邀请群众威望高、说话“有影响、有分量”的“调解能人”,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壮大调解力量,加大宣传培训,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拓宽调解方式,提高居民依法依规表达诉求的意识,提高调处化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