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今年以来,酒泉市玉门市把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努力破解服务群众、矛盾化解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群众“一扇门进出”,纠纷“一揽子调处”,矛盾“全链条化解”,切实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的“集散地”,全力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玉门市以群众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健全管理机制、创新调解方法、强化科技支撑等多项措施,扎实推进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三级中心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
高标准建成玉门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实现信访事件受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最多跑一处”。以“六有八化”为标准,建成乡级综治中心16个,实现信息上传下达、工作上下联动。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整合资源,采取单独建设或与便民服务大厅合并办公的方式灵活建设村(社区)综治中心79个,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全科受理、分流办理、多元化解”的工作格局,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
将综治中心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活力网格管理中心有机整合,入驻法、检、公、司、人社、信访等13个部门,承担20项工作职责,成立3个首席调解员工作室和8个专业调委会,48名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对基层难以解决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问题,通过“四诊、四调、三裁、一诉”的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快速受理、分流、指派、办理,构建“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玉门市严格按照“闭环管理,多元化解”的工作标准,打造流水作业式调解线,真正实现从“单方受理”向“联动解决”转变。
紧盯矛盾纠纷“超前防范、超前介入、超前化解”这一关键,以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和活力网格大数据平台为底座,充分利用网格化、阵地化、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两条线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将群众上门反映、网格员排查发现、乡镇处置上报、相关单位对接交办、信访部门接待移送、诉调检调受理转办的各类矛盾纠纷“全盘式”受理,做到“小事”马上调、“大事”吹哨调、“难事”联动调,实现防患于未然、化解于萌芽。
按照“党建引领+综治中心、警务室、网格工作站、调委会”“四位一体+多元共治”组织的“1+4+N”工作架构,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常驻综治、信访、公安、司法等基本部门,吸收住建、执法、市场监管等协作部门参与中心的工作。综治中心承担牵头协调、检查督办等职能,所有入驻中心人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与网格员共同开展工作,推动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的全链条社会治理责任体系,实现中心人员与网格力量融合。
玉门市通过诉源、访源、警源、格源“四源同治”,实现资源整合、功能聚合、措施综合,构建了主动创稳基层主防体系,实现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
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逐年设立法院执行立案窗口、速裁立案窗口,民事立案窗口、诉调对接中心及诉前调解工作室。成立由退休法官、书记员及特邀调解员组成的专业诉前调解团队。对诉讼案件先由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将可调案件先暂不予立案,引导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若调解不成,再将案件予以立案。
按照全市社会治理“一张网”总要求,积极探索“警务+网格”融合共建新思路,将全市51名驻村、社区民警,48名辅警人员全部纳入网格,网格员与警务人员“捆绑式”工作,切实发挥“网格”收集社情民意、“警格”洞察矛盾隐患作用,共同研究基层治理工作,一体解决各类治安疑难问题,形成“信息联采、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风险联控、服务联动”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将全市170名专职网格员、301名网格工作辅助人员全部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发放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加大网格员对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重视度,实现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