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西市通渭县,群众有喝罐罐茶的生活习惯,早、中、晚必喝,接待亲戚朋友必喝,婚丧嫁娶必喝,调解家庭和邻里纠纷必喝。在这片土地上,罐罐茶就是待人接物的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媒介,是冲走尘埃的甘霖,更是化开心结的溶剂。通渭更是全国驰名的书画艺术之乡,群众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耕读文化和合理念深入人心,翰墨书香和罐罐茶醇香雅俗相映。在这片热土上,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质性化解纠纷,通渭法院李店法庭特邀调解员董策仁在法庭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六杯茶调解法”。
“走,到法庭评理去!”一起追偿权纠纷的当事人推推搡搡走进法庭,你一言我一语,一时剑拔弩张。眼看冲突愈演愈烈,法庭工作人员遂叫来老董一起劝说。像往常一样,老董不慌不忙地斟上几杯“罐罐茶”,让双方坐下来慢慢说,抿下一口茶后,二人才把牢骚“倒”了出来。原来,因段某为陈某借贷作了保,后陈某未按期偿还借款,作为保人的段某就代其还了款,现向陈某追偿时他却各种理由推脱,这才一气之下来到法庭寻求解决。
了解事情原委后,老董倒是没急于做调解工作,而是询问二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聊起了家常,这是他多年调解的心得,一上来就说案子,反而引发争吵,导致双方矛盾升级,但斟上一杯“罐罐茶”,双方边喝边聊,态度缓和,更宜开展工作、化解矛盾。得见二人怒气消的大半,这才端坐起来一本正经的做调解。
“做人就要讲信用哩,人家为你作保帮你,你怎么能不守信?”“你这样做,以后谁还会帮你?”“俗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这事传出去你就不怕十里八乡的人说你吗?”
老董说罢便看向陈某,见他闭口不语,显然是被说动了。最终陈某果然松了口,表示限期还款,一起纠纷被圆满解决。
以上只是老董“六杯茶”调解法成功调解案件中的一例。两年来,老董运用自己琢磨出的六杯茶调解法,调处了208起民间纠纷,占李店法庭案件的36.5%,全力维护着一方和谐安宁。
“调解纠纷不能心急,得一步一步来,与之相适应,“六杯茶”有顺序,有讲究,不能颠倒了。”老董对自己独创的调解方法满是自信:
一杯茶:暖人心。当事人到法庭往往心里惴惴不安,怕受到冷眼和白眼,调解员递给的一杯热茶,就是对群众的关心和尊重,一怀茶暖了人心,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二杯茶:拉家常。调解工作的前提是调解员要全面了解当事人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以及性格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现纠纷的产生原由,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拉家常建立互信,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为调解打下基础。
三杯茶:解火气。身处纠纷中的当事人,心中都有一股火气,通过添茶递杯,当事人的语气就会慢慢缓和下来,再经过面对面的说理和调解员的认真倾听,当事人的火气自然消解了大半。
四杯茶:述纠纷。以上三步是调解前必做的功课,在第四杯茶时,才步入正题,由双方当事人陈述纠纷发生的经过,由调解员作为旁观者判断真伪,发现纠纷的来龙去脉,对事实予以认定。
五杯茶:明是非。通过以上四步,纠纷发生的原由已然清楚,在此基础上,调解员要挑明谁对谁错,谁的责任大,谁的责任小,让当事人自己掂量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合理合情合法盘算自己的利益诉求,为最后达成协议创造条件。
六杯茶:促和气。经过以上五杯茶的浸润,当事人对自己的诉求在理不在理已经有了权衡和考量,接下来,在调解员的释法说理和引导下,促成相互妥协,最后握手言和,实现双赢共赢和多赢。
“有些案子当事人冲突不大,走不了几个环节,有些案子则问题多、积怨深,就需要多来几次,耐心化解,但最基本的还是要有一份待人的真诚、一份为民的挚爱。”老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