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甘肃省司法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指导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主动创稳行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落实。
庄浪县城市社区紧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主动创稳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将熟悉基层治理、热心公益的退休干部、法律明白人纳入人民调解人才库。2018年9月,在县司法局的指导下,庄浪县城市社区成立以退休女职工张晓丽为负责人的个人调解室。张晓丽调解室采用紧盯“三点”、巧用“六心”、着力“四千”的调解方法,调处化解了辖区多起复杂的婚姻家庭纠纷,近三年来化解各类婚姻家庭纠纷159起,调解成功率达100%,2021年,张晓丽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紧盯“三点”解心结
张晓丽在调解过程中,热情接待每位当事人,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细心观察当事人的言谈举止,耐心说服教育,对每一个调解案件,力求把握争议的聚焦点、利益的平衡点、法理情的契合点“三个关键点”,帮助当事人 双方分清是非曲直并对症下药,公心调解,不偏不倚,从而赢得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经她调解的纠纷,很少有反悔的,调解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家庭,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2023年1月,网格员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居民何久生家中阳台摔碎的玻璃瓶和妻子红润的眼眶,初步判断肯定有家庭矛盾发生。之后,社区邀请张晓丽进行调解,通过多方了解后得知,何久生夫妇因疫情影响,经营的餐馆生意冷淡而关门,收入来源中断后,夫妻二人也矛盾频发,经常为琐事发生争吵。张晓丽紧扣矛盾爆发点,积极与社区沟通为其申请创业贷款帮助渡过难关,不仅化解了家庭矛盾,缓和了夫妻关系,也帮助他们的餐馆正常运营。
巧用“六心”解难题
张晓丽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对一些苗头性、初发性的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及时就地化解。在调解过程中,巧用热心接待群众、用心倾听诉求、细心了解情况、耐心说服教育、真心排忧解难、公心处理矛盾“六心工作法”,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她始终把介入、换位、感化、借助外力和帮扶救助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到调解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当事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缓和双方的敌对情绪,用身边事感化当事人,并借助当事人亲邻好友、网格员等外部力量做思想工作,促成双方和解。遇到当事人生活上有困难的,她全力以赴协调社区及社会力量进行帮扶救助,不仅使原本固执的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解,而且真诚的帮助群众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2019年,在帮助调解一位老太太家庭矛盾时,得知其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家里只靠老伴700多块钱的养老金维持生活,老伴经常因琐事吵架,甚至拳脚相加。张晓丽在调处老两口夫妻矛盾的同时,立即向管委会申请临时救助和城市低保,又跑前跑后为老人的儿子联系医院医生,还抽时间看望他们做回访。张晓丽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的无私奉献受到居民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致好评,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张大姐”。
着力“四千”促和谐
张晓丽调解工作室坚持普法和调解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无论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还是主持调解,团队成员始终把“谁调解谁普法”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为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调解能力,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关口前移,他们在认真学习新时期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刻苦钻研法律法规的同时,始终坚持“四千精神”,即:访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在排查中普法、在调解中释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了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效果。今年以来,张晓丽调解工作室结合调解工作实际,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5场(次),解答法律咨询34人(次),引导特殊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件,引导社区居民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在和谐社区创建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