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让“枫桥经验”焕发新时代魅力 以“枫桥式工作法”打造平安建设“武威名片”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11-17
字号:A A    颜色:

“以前这里的松树三四米高,把两边的庄稼遮住,照不上太阳,树根扎得深,把肥料也吸收掉了,庄稼怎么都长不好,现在可算解决了。”11月7日,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达桐村村民高某善走在地埂上,看着宽阔的地块,满意地说。


2010年,凉州区双城镇达桐村蔡某生在多块承包地上种植了松树,本想长成之后出售,但因市场行情影响,松树迟迟未售卖出去,长大后的松树枝叶繁茂,遮住了相邻地块的阳光,造成高某善等三家农户的农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当事人多次协商减产造成的赔偿事宜,均因赔偿金额达不成一致而未果。今年7月,高某善等人向凉州区人民法院双城法庭提起诉讼,诉求移除相邻松树并赔偿减产损失。


双城法庭在收到起诉状后,立即组织特邀调解员讨论案情,提出化解方案,并指定调解员开展具体调解工作。


“当事人是同村居民,也是邻里乡亲。”凉州区人民法院特约调解员景万春说,“接到这个案子后,我们非常重视诉前调解,力求把矛盾化解到最小。”


有“时效”更有“实效”,经过调解员的现场勘察、入户走访,在结合相关法律调解之后,双方于8月中旬就赔偿方案达成一致,10月底按调解协议移除了相邻地块上的松树,一场因苗木引发的纠纷妥善化解。


“我们老百姓不懂法律程序,处理这件事情从头到尾没有请律师、没有花诉讼费,很感谢法官们。”凉州区双城镇达桐村村民岳某香欣喜地说。


靠前解决纠纷,源头化解矛盾。“在诉前调解过程中,我们学习和创新‘枫桥经验’,把深入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办案、就地解决纠纷的工作方法,深度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司法资源向村镇下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将溯源治理落实在基层第一线。”凉州区人民法院双城法庭负责人三级法官李海栋说。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切为了人民是“枫桥经验”的不变初心和深刻内涵。从学习“枫桥经验”到凉州区人民法院创立“123456”工作模式,全市法院系统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案件处理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便民利民惠民举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和获得感。


迈入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武威市在践行“枫桥经验”上持续发力,工作人员对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入户走访,掌握群众各类诉求,并吸纳更多调解顾问和人民调解员,长期志愿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对群众的诉求做到即登即转,在最短时间内调处化解,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抓落实”。与此同时,建立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与同级人民法院(庭)司法局(所)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古浪县马有信六字调解法、天祝县马背调解工作法等创新经验,将适宜诉前调解的矛盾纠纷,集中调处化解,在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让“枫桥式工作法”成为建设平安武威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