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桥头堡,是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是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的第一线。
近年来,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法院什社法庭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基于地域管辖、服务对象、审判职能等特性,深入领会和把握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司法精神内核,积极打造打造党建统领式、治理多元式、服务一站式、专群结合式、监管规范式的新时代马锡五式人民法庭,使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基层乡镇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
在巡回审判中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温泉镇是西峰区实施“东数西算”国家战略项目八大节点之一,也是重点培育优质桃子、肉鸽养殖、特色种植的产业示范片区,涉及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方面的法律关系多,土地使用、股权转让、劳务报酬等方面的纠纷易发多发,但温泉镇一直未设立人民法庭。
为方便辖区群众诉讼,节约诉讼成本,西峰区人民法院“马锡五审判方式”巡回审判点、大数据基地巡回法庭、驻温泉镇法官联络点及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于2022年9月在西峰区温泉镇人民政府正式揭牌成立。
该巡回法庭的设立,在温泉镇形成了由基层法院、人民法庭和巡回审判点组成的点线面结合、城乡全覆盖的司法服务网络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前端化解和关口把控,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司法服务。
据悉,什社法庭选派2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沟通能力强的法官负责法庭工作,组建“2+2+2”专业化审判团队,坚持“调判结合、调解优先”原则,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延伸司法服务面,公正高效化解纠纷,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什社法庭加强与镇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积极协调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参与矛盾调处,构筑起诉源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一年以来,大数据巡回法庭共审结100余案,四方调解48案,最短一个半小时化解一起矛盾。
同时,什社法庭组织村组干部、长辈尊贤形成调解队伍,密织村组调解网格,使村组调解员更好地发挥人熟、地熟、民情熟的天然优势,在法官主导下,综合运用“释法、用情、说理”的技巧,将宗亲文化、家风家训、民俗习惯等融入调解工作中,协同、配合、引导基层各支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审理李某强与李某斌房屋相邻排水纠纷过程中,该案原被告双方是邻居,90年代盖房时两家曾预留部分山墙作为流水斜坡,但被告2018年盖房时未经原告同意将自家的建筑材料堆放在该斜坡,导致该斜坡排水不畅,原告的房屋不能正常排水进而引起安全隐患。两家因为此事常年纠纷不断,无奈之下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廖锐在审理该案时考虑到,该案虽矛盾纠葛时间较长,双方对立情绪激烈,但实际上仍为邻里纠纷。为有效化解矛盾,加强诉讼、调解和民间调解有机结合,廖锐多次到原被告所在的镇司法所和村委会了解该案矛盾源头并到原被告双方家中勘探地形、了解房屋损毁情况及原因,认真梳理、分析纠纷争议点。
调解当日,廖锐积极推进巡回审判与 “民心审判”工作模式相结合,将庭审现场“搬”进原被告门前的院子里,让双方面对面坐下来化解矛盾,并邀请村委会代表、村民代表共同旁听,让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巡回审判的旁听、讨论,通过案件审理促进乡村良法善治和道德建设。调解中,廖锐给双方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村组干部和双方的亲属长辈也从邻里关系、矛盾焦点出发耐心开导和劝说双方放下成见,引导各方在合法合理合情的前提下来解决问题。在承办法官几番情理、法理的思想动员下,被告认识到了他将个人建筑材料放在双方共用的斜坡上的行为不但给原告造成了不便和安全隐患,也伤了两家原有的和气。原告听后也表示,在矛盾发生初期,他并没有耐心的和对方交流沟通,自己态度不好也是造成双方后期矛盾的部分原因。在双方放下成见、相互致歉后,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齐心协力共同搬走了流水坡上建筑材料,该案也在大家劳动号子和欢声笑语中无声化解。
心中溢满真情,脚下沾满黄土
什社人民法庭坚持深入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把法庭开到田间地头、百姓身边,努力营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2023年8月23日,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法院什社法庭审理了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齐某相邻关系纠纷一案,原、被告耕地相邻,原告王某认为被告侵占了其耕地,遂诉至法院要求判处。因相邻关系案件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加之原告王某年龄偏大,无法清楚的表达诉求及回答法庭提问。王玉泉法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进而化解矛盾,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带领法官助理及书记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现场,同时还邀请了乡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及原、被告的亲属共同进行现场查勘和调解纠纷。
烈日之下,王玉泉法官先组织本案当事人进行指认,仔细确认争议土地的四至界线、面积和历史权属,并对争议土地进行现场勘察、拍照记录。面对着争执不休、各执一词的当事人,王玉泉法官认真耐心倾听双方意见,深入分析双方诉求和争议焦点,劝解当事人以和为贵,妥善解决邻里关系。在王玉泉耐心细致的普法和劝说下,原、被告最终达成和解,握手言和。在乡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共同见证下,王玉泉审判团队在争议地界埋设了界石,确认了双方的耕地界限,矛盾妥善化解。
“沉浸式”普法——模拟法庭进乡村
9月21日,随着一声庄严的法槌敲响,一场由什社法庭干警自编自演的庭审在什社乡新兴村拉开了序幕。
本次模拟法庭以真实案例为蓝本,精编了一起涉及农村家庭婚姻纠纷,审判员、书记员、法警由什社法庭干警出演,原、被告则由村民扮演, “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旁听。
模拟庭审以解读、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亮点与变化,通过庭审中双方的主张、辩论、法官询问、释明、当庭调解的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分担、家务劳动补偿等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在场群众,引导在场村民相互尊重、珍爱家庭、珍惜婚姻,为人民群众献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模拟法庭结束后,什社法庭干警还开展了有关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赔偿、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劳务等常用法律知识咨询与解答活动,为群众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赢得当地群众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什社法庭负责人王玉泉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什社人民法庭将继续以辖区典型案例为来源,以‘推动纠纷在源头化解’为目的,以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通过法庭干警自编自演的形式将精心编排的模拟庭审定期搬到田间地头、文化广场、群众身边,为推动法治基层治理,建设‘和谐什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