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把脉开方”“民心审判”……庆阳市西峰区法院的诉前调解成功让纠纷告别“诉累”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01-09
字号:A A    颜色:

诉源治理工作是人民法院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法院传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一手抓“末端”办案工作,一手抓“前端”诉源治理,把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专业调解等解纷方式联动起来,真正实现多元解纷,促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萌芽,积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把脉开方”

主动融入源头治理


根据近年来案件数量分析,法院对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区域有针对性设立5个法官联系点,以法官联系点为载体,积极指导社区村组提前化解矛盾。


针对青少年犯罪高发和乡村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法院任命5名法治副校长、3名法治辅导员,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法律进家庭”等宣讲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预防纠纷发生。


法院派驻1名退额法官常驻综治中心,为基层调解提供业务指导。


……


为促进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着重分析研判诉讼高发领域、新类型纠纷、涉诉信访和社会治理热点问题,瞄准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社会治理、平安建设、隐患风险等高发领域,西峰区法院运用司法建议、典型案例、裁判指引等形式,为社会综合治理“把脉开方”,形成促进法治、规范行为、减少诉讼的预防性链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发生。


诉前调解

形成多元调解“同心圆”


“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手相助,我本应心存感激,但心中始终存在侥幸和躲避心理。我现在就还钱,希望不要伤害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情。”2023年11月的一天,西峰区法院以“网上立案+视频调解”方式,成功调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后,当事人李某惭愧地说道。


这仅仅是西峰区法院持续推进诉前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西峰区法院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解纷方式,广泛汇聚行业专家、律师学者、退休法律工作者等进驻人民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推动形成多元调解最大“同心圆”。2023年以来,诉前调解纠纷1510件,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并充分发挥司法确认程序保障调解成果的作用,既为请进来的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提供司法确认,又为法院之外的调解畅通对接渠道、提供司法确认,实现人民调解确认快速立案、快速办理。


同时,西峰区法院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强力引擎,以“互联网+诉讼”方式推进线下诉讼服务向网上延伸,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开庭、网上缴退费、在线调解、网上送达,有效降低诉讼各环节时间成本,快速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至今,网上立案3057件,在线音视频调解件1839次,电子送达4950案,电子送达率达80.86%。


“民心审判”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李某强与李某斌两家因相邻排水问题,常年纠纷不断,无奈之下诉至法院。西峰区法院什社法庭办案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考虑到,该案虽矛盾纠葛时间较长,双方对立情绪激烈,但本质上仍为邻里纠纷。为有效化解矛盾,加强诉讼、调解和民间调解有机结合,办案法官多次到原被告所在的镇司法所和村委会了解该案矛盾源头并到原被告双方家中现场查看地形、了解房屋损毁情况及原因,认真梳理、分析纠纷争议点。


调解当日,法院积极推进巡回审判与“民心审判”工作模式相结合,将庭审现场“搬”进原被告门前的院子里,让双方面对面坐下来化解矛盾,并邀请村委会代表、村民代表共同旁听,让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巡回审判的旁听、讨论,通过案件审理促进乡村良法善治和道德建设。


西峰区法院积极推进巡回审判与 “民心审判”工作模式相结合,把法庭开到田间地头、窑洞场院、文化广场、百姓身边。组织村组干部、长辈尊贤形成调解队伍,使村组调解员更好地发挥人熟、地熟、民情熟的天然优势,在法官主导下,综合运用“释法、用情、说理”的技巧,将宗亲文化、家风家训、公序良俗等融入调解工作中,协同、配合、引导基层各支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同时,还注重激发“立审执监访”各个流程的纠纷调处化解作用,依法解决纠纷案件相关联问题,推动矛盾纠纷在一审程序实质化解,减少二审、再审、涉诉信访等衍生案件发生。2023年民商事案件调解数为1505件,比2021年同比增加466件,诉内治理工作闭环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