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事业发展的大敌。近些年来,虽然中央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但不少地方仍不时出现“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怪象,有的热衷于当“网红”,大会小会高调表态,媒体宣传在网络“霸屏”,背后实则“按兵不动”;有的热衷于当“演员”,看似“大刀阔斧”抓整治,实则“刀刀避害”;有的热衷于当“医生”,动辄与下级签“责任书”,变相“甩锅”给基层,不仅徒增基层干部负担,更让基层群众寒心。
整治形式主义出现“上热下冷”症候,共同解题难以“双向奔赴”,深究其因,一方面是政治上的“掉线”,个别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弱化,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嘴上“讲政治”、行动“无实招”,对中央决策部署“不上心”“搞变通”,导致整治形式主义被“形式化”。另一方面则是思想上的扭曲,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抓整治唯上不唯实,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玩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当成从政秘籍,掉入了自己精心设计的“陷阱”,导致整治形式主义迟迟无法走向深入。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找准“病灶”,“对症下猛药”。要强化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头做好减负“加法”,不搞虚假整治、不做表面文章,从“表态派”“传达派”“甩锅派”转变为行动派、实干家。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把话语权更多交给基层、交给群众,以“用户”的真实体验衡量整治工作成效,根治“干与不干全靠一张纸”“干好干坏全凭一张嘴”的诟病。要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考察政治素质和实绩实效,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为实干者撑腰鼓劲,让热衷“搞形式”的干部没有市场,倒逼干部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当中。要强化执纪问责,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干部“有一个打一个”,警醒广大干部远离形式主义,同时也要把握好问责尺度,避免干部“躺着中枪”,实现威慑力和实效性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