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主动创稳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刘长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甘肃战略区位特殊,民族宗教形势复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叠加风险隐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战略全局出发,在全省部署开展主动创稳行动,坚持以理念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革、责任重构为突破口,以防范化解突出矛盾风险隐患为着力点,实施情报信息引领、捍卫政治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突出矛盾问题攻坚化解、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六大工程”,开展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网络安全协同处置、执法司法保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创稳责任体系构建夯实、“铸忠诚警魂”活动“六大行动”,着力构建服务、防范、治理、打击、塑造一体化维稳工作格局,推动“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有效防范化解一大批突出矛盾风险隐患,没有发生影响全省和波及全国的重大不稳定案事件,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游客在敦煌夜市沙州食驿消费休闲 新华社发
坚持情报信息先导引领
擦亮主动创稳的“眼睛”
情报信息是主动创稳的前提和基础,做好情报工作不仅是认识和理念的问题,更是能力和作风的体现。针对情报信息获取不全面、报告不及时、研判处置不到位的问题,建立发现、核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六位一体”工作机制,提出专业力量、行业部门、基层组织“三方面力量”协同发力,更好服务决策和实战。发挥专业力量“尖刀作用”。加强公安、国安部门情报能力建设,坚持公密结合、人技结合,整合刑侦、治安、国保、网安等各个部门和警种情报信息,构建多层面、多渠道、全方位情报信息网络体系,全面掌握敌情、社情、民情、舆情动态。紧盯政治安全重点领域,加大情报侦察和专案打击力度,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深挖行动性、内幕性、预警性情报信息,为防范打击各种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提供有力支撑。发挥行业部门“感知作用”。对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存在的涉稳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预警、发现、报告、处置,建立健全情报共享机制,拓宽情报获取渠道,对苗头性、倾向性、敏感性信息,通过风险提示、警示、督办,及时预警;对内幕性、行动性、指向性情报线索,点对点交办、“不过夜”核查处置;对重大敏感案事件,边核查、边报告、边处置,确保及时有效化解。发挥基层组织“前哨作用”。充分调动乡村社区、综治中心、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和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参与情报信息搜集报送,严格执行“日研判、日分析、日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第一手情况,掌握最前端信息,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夯实主动创稳的“底板”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关键靠基层。开展主动创稳必须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鲜明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扎实推进网格管理、综治中心、“三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网格管理实战化。网格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做好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米”。紧盯织密扎牢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网络,出台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根据城乡实际,统一划分网格和配备专职网格员3.4万个(人),推动网格员由财政供养的社区(村组)干部担任,明确网格员职责任务,让村社干部在进村入户中排查矛盾,在排查矛盾中服务群众。针对网格员在服务群众、排查矛盾等方面的不足,健全教育培训、工作调度和考核管理等机制,深入开展网格员能力提升行动,不断增强信息收集报送、矛盾排查化解、服务保障群众等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维护安全稳定的有生力量。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模式,优化各级综治中心职能,推动县级综治中心“1厅+N室”和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战实用阵地建设,不断激活解决群众诉求、集中化解矛盾、汇聚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形势等重要功能,探索开展“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治化,2023年各级基层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8万余件,是2022年的6.3倍,综治中心正在成为矛盾纠纷化解“集散地”和社会治理“桥头堡”。深入推进“三调”对接实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必须“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应该是基层化解矛盾多,公安警情少,法院诉讼案件更少,但从实际来看,基层只排查化解了一小部分,大量的矛盾纠纷涌向派出所和法院,形成“倒金字塔”结构,不仅挤占司法资源、造成法院“案多人少”,而且往往“案结事不了”“判决之日就是信访之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推动实施诉调对接,制定具体指导意见,对符合法律政策且群众愿意调解的案件,全量流转综治中心调处化解,最大限度节约司法资源和减轻群众诉累,2023年全省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率同比上升42%,为群众减轻诉讼费负担近4亿元。针对“民转刑”“刑转命”易发多发等问题,推动实施警调对接,将基层派出所在接警中发现的矛盾纠纷类警情,推送综治中心纳入长效管控,做到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命案联防。聚焦解决矛盾纠纷类信访问题,深入开展访调对接,整合信访受理平台、规范流转程序,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同时,实现矛盾纠纷类信访在综治平台一揽子调处,2023年信访总量比2019年下降5.5%、赴京上访下降13.9%。深入推进信息平台实战化。着眼解决基层政法单位、职能部门各管一块、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工作碎片化等问题,高标准推进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雪亮工程”、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建设应用,逐步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治安警情、民商事案件、信访等涉稳数据信息汇入综治中心,实现数据信息海量汇聚、智能分析、共享共用,2023年全省涉稳数据聚集量由2022年日均600个增至现在的日均万余个,以大数据支撑大维稳。
甘肃省兰州市水车博览园 视觉中国供图
攻坚化解现实矛盾问题
破解主动创稳的难题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现实矛盾问题是主动创稳的重点任务,也是必须攻坚化解的瓶颈难题。当前,全省面临的突出现实矛盾问题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涉众金融、劳动关系、教育医疗等领域,一些矛盾问题积累时间长、成因复杂、“燃点”很低,极易引发不稳定案事件。对此,我们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强化措施办法,动真碰硬推动化解和管理。坚持常态化排查。树立社会稳定风险全周期管理理念,坚持集中排查、日常排查、滚动排查相结合,聚焦经济民生、涉众金融、非法集资、劳动关系、房地产、拆迁安置、医疗卫生、土地管理、交通运输、信访领域、重大敏感案件、历史遗留问题等12个重点领域、行业、部位,逐一“过筛子”,全面掌握矛盾风险底数,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做到见微知著、防患未然。坚持清单化管理。对排查发现的现实矛盾问题逐一梳理分析研判,聚焦涉及人数、金额、范围、影响等因素,区分高、中、低风险,分级分类建立清单台账和省市县三级管理机制,明确化解措施、责任、时限,挂图作战、办结销号。坚持精准化化解。对纳入省级层面调度管控的675个现实矛盾问题,采取“工作专班+清单制+责任制”方式,落实“一事一策”、领导包案、专家“会诊”、定期调度等措施,推动各类矛盾问题实质性化解。对“恒大”在甘项目、“中植系”投资受损等突出涉稳矛盾风险,加强调查研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司法等手段,组织各方力量攻坚化解;对一时化解不了的,健全常态监测机制,强化管控措施,有效防范矛盾激化和风险外溢。坚持制度化管控。对普遍性、规律性、行业性矛盾风险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司法建议回复考核机制,强化源头管控,实现化解一个难题、避免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
2024年4月,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长根在临夏州临夏县调研时强调,用心用情用力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解决“倒金字塔”问题。
全面增强执法司法质效
优化主动创稳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省政法机关坚持把执法司法作为主动创稳的重要保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执法司法为民理念,健全落实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制约监督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不断提高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努力推动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定分止争。规范执法办案。执法司法专业性强、自由裁量权大,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决策、办事情。针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机械办案、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强化立案、侦查、预审、执行等各环节监督制约,同步把握好“法理情”“时度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2023年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7%、为近13年最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28.7%,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连续30个月发案、损失“双下降”,全省命案发案数较2019年下降22.5%,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积案清理。一些案件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既影响司法公正、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又不断积累传导矛盾,给维护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和挑战。对此,聚焦化解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和涉党政机关案件执行难问题,全省法院系统开展“积案清理”集中攻坚、“陇原风暴”执行专项行动,清理旧存案件7.17万件,执结案件24.86万件,清积进度位居全国前列。严格线索办理。省委政法委专门成立案件线索管理处,把人民群众信访举报、上级交办信访线索等的办理作为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政治督察的有力抓手,创新信访举报线索集中受理、直核督办转办、结果运用等制度机制,统抓统办扫黑除恶、教育整顿、涉法涉诉信访等各类线索,加强督导检查、跟踪问效,推动破获了一批刑事治安案件、处理了一批违纪违法干警,做到见事见人见责任见作风,有力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强化诉源治理。定期对案件进行梳理分析,精准掌握一个地方一段时间内的突出矛盾纠纷和犯罪类型,找准原因症结,通过工作提示函和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党委、政府和相关方面有针对性改进工作,努力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和维护安全稳定。
2024年1月,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长根在陇南调研时强调,提升基层调解质效,夯实主动创稳底板。
压实维护稳定责任链条
筑牢主动创稳的关键
主动创稳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牢“一盘棋”思想,统合资源力量,压实各方责任,做到明责、履责、督责,以责任落实推动主动创稳取得实效。全面明责。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等党内法规,构建形成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的“五主”责任体系,明确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作用,加强整体谋划、部署推动、督导检查,为主动创稳提供政策、制度、机制和组织保障;政府要加大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做到维稳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政法机关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全面落实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行业部门要认真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稳定、管业务必须管矛盾风险”责任,做到发展和安全一体推进;基层组织要建强阵地、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强化保障,动员基层干部、网格员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创稳。认真履责。通过一年来的积极实践,各级各方面主动创稳的意识、能力、责任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安全”政治责任,省委常委会每月专题研究主动创稳工作,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建立定期分析研判稳定形势工作机制,部署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各级政法机关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打击犯罪、排查风险、化解矛盾、执法司法、社会面管控等工作,深入开展“铸忠诚警魂”活动,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陇原政法铁军;金融、住建、交通、自然资源等行业部门紧盯本系统本领域突出风险问题,建立健全预警监测、动态排查、风险评估等机制,有力整治行业乱象,有效化解了一批突出隐患;各基层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维护安全稳定基层防线不断筑牢。严格督责。围绕主动创稳形势任务,建立责任、任务、问题、制度“四个清单”和工作、情报、研判、处置“四个台账”,健全落实清单台账、研判调度、检查考核、统筹协调“四项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支撑有抓手。省主动创稳指挥部每月开展调度分析,工作突出的地方和部门作交流发言,工作滞后的作表态发言。创新运用提示、警示、通报、约谈、督查“五函”督办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矛盾风险,及时防范、化解、管控;对责任不实、工作不力,导致出现不稳定案事件或舆情炒作的,推动和移交有关方面问责追责。健全主动创稳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考核细则,优化考核内容、指标和方式,注重结果运用,以鲜明的目标和效果导向推动工作抓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