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南梁革命纪念馆 视觉中国供图
甘肃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特别是以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下简称“南梁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里,诞生了西北最早的红色政权,产生了著名的“十大政策”法律体系,孕育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和独具特色的南梁红色法治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神旗帜和永恒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坚定的法治自信、文化自信担负起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法治文化的历史使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法治甘肃建设新篇章。
深研细悟
全面准确把握南梁红色法治文化丰富内涵
南梁红色法治文化,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央苏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南梁革命根据地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革命年代先锋文化、先进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蕴含着党在革命时期法治建设的丰富成果和历史经验,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和指导性,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源。我们要深入研究、深刻领悟其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南梁红色法治文化,集中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忠诚求实开拓的政治本色。南梁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人在远离党中央甚至一度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艰苦环境中,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执行中央苏区党的施政纲领,边开展武装斗争,边加强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和法治建设,开创性提出白、灰、红“三色”建军思想、“狡兔三窟”斗争战略,颁布实施《红军纪律》《政治工作训令》《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土地决议案》《财政决议案》《粮食决议案》等一系列政策法令,发展形成以“十大政策”为标志,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体系,产生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和“刘巧儿”原型,为后来的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和启示我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求实奋进、崇尚法治,善于运用政策法律和工作策略,党的事业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南梁红色法治文化,集中体现了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站稳群众立场的阶级底色。南梁革命根据地各级红色政权及其下设的土地、劳动、财政、粮食、肃反、工农监察、文化、妇女等委员会,都由老百姓自下而上选举产生,采用无记名投票、“豆选”“烧香洞”等选举方式,尊重和保障了广大贫苦群众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民选政府”颁布的政策法令是为老百姓求解放谋利益、团结群众、打击敌人、巩固革命斗争成果的有力武器。1932年3月22日,陕甘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刚一成立就庄严宣布:执行苏维埃政府一切决议和法令,代表豪绅地主利益的国民党县政府、区公所均被推翻。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所辖20多个县推行“十大政策”,摧毁了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建立了耕者有其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铸就了边区军民为捍卫红色政权而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1934年5月,为保守红军的秘密,华池县南梁镇阎家洼子村42名苏维埃政府干部和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教育和启示我们:法律是治国重器,人民是力量源泉,只有坚持追求真理、良法善治,使法律真正成为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党就会拥有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和执政根基!
南梁红色法治文化,集中体现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鲜明特色。南梁革命根据地政策法令是习仲勋等边区党的领导人在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开展革命斗争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革命斗争成果和经验的升华,充分反映了党的政治主张和广大群众的意愿,体现了对根据地社会状况、斗争形势与任务以及群众现实需求的深入洞察和准确判断。在执行政策法令中注重工作策略,采取开放贸易、发行货币、成立学校、优待俘虏、改造社会等配套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成为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典范。如执行土地财政政策法令方面,既坚持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区分富裕中农、反对富农、消灭地主的原则,但又不主张从肉体上消灭地主、富农,而是给予其自食其力的出路;执行军事政策法令方面,坚持“又斗争又联合”,重视对国民党部队、土匪武装、“哥老会”的争取改造,有效避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破坏,防止了矛盾扩大,壮大了革命武装,发展了边区经济,稳定了边区形势,使南梁革命根据地成为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永不沦陷的红区”。教育和启示我们:实事求是是我们党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只有顺应客观规律、形势任务和群众需求,科学制定和实施政策法律,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南梁红色法治文化,集中体现了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廉洁政府的厚重基色。南梁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头等大事,颁布实施了《暂行条令十八条》《赤卫军暂行简明军律》等法规,明确规定党政军干部侵犯劳苦群众利益者处死刑、强奸妇女者处死刑、没收地主豪绅及反革命分子财产不报告价值20元以上者处死刑、贪污公款1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等内容,给干部划出了严格的法律红线和行为禁区。习仲勋同志说,有了这条法令,在干部中确实没有发生过贪污事件。高岗在南梁革命根据地期间犯过纪律,就曾受到撤职处分。教育和启示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只有建立清正廉洁的党政机关,打造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本领高超的干部队伍,使之成为尊法守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服务群众的模范,政策法律才能深入人心、得到实施!
南梁红色法治文化,集中体现了审判与调解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瑰丽亮色。南梁革命根据地当时未设立正式法院,一切案件、矛盾纠纷等由各级苏维埃政府按照一定程序办理。根据地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共同开展革命斗争和生产生活中宣传教育群众,坚持服从革命大局、巩固苏区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的宗旨,充分依靠群众调查取证、查明事实、办理案件、调解纠纷,处决犯人必须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生动局面。习仲勋同志带领干部走村串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宣传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受理群众诉求,纠正政策法令执行中的问题,成为群众爱戴的“娃娃主席”。这种做法经过马锡五的不断实践,形成了“马锡五审判方式”。教育和启示我们: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只有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亲民、为民、便民、利民,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善于运用审判、调解、教育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才能真正展现法治的魅力!
守正创新
永远守护传承南梁红色法治文化真理之光
南梁红色法治文化见证了我们党在西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并成功执政的光辉历史,见证了根据地建设新型民主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见证了根据地党的领导人民族英雄、群众领袖的风范以及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执政能力。必须永远珍惜、保护和传承,使之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依法加强保护,永远守护南梁红色法治文化的“基因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是研究和传承红色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激励精神、资政育人、弘扬法治的生动教材,必须保护为先。甘肃省颁布实施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出版《甘肃红色资源概览》,对遍布全省的697处红色遗址遗迹依法实施保护。庆阳市落实南梁红色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工作规划,累计投资14.8亿元,建成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廉政教育馆、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等红色印记明显、法治元素独特的教育基地12处,保护修缮重点革命遗址遗迹30处。
深入开展研究,不断挖掘南梁红色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红色法治文化是我们党革命建设成果及历史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研究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甘肃省成立“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专题研究课题组、南梁精神研究中心等机构,形成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史》《南梁红色故事》《南梁红色遗址遗迹》《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南梁之光》《南梁红色法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等系列专著和学术成果。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甘肃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省法学会及相关研究机构在庆阳举办了南梁精神研讨会、“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研讨会、全省法治文化论坛等研究交流活动,持续推动南梁红色法治文化研究纵深发展。
注重创新发展,不断展现南梁红色法治文化的时代芳华。南梁红色法治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西北地区成功实践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传家宝”和源头活水。甘肃省把南梁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发展纳入法治甘肃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和“八五”普法规划,推行“红色+法治文化”“一地一特色”“红色法治文化七进”等模式,推动红色法治文化与脱贫攻坚、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基层治理、政法队伍建设等深度融合,真正使其“活起来”“新起来”“热起来”“实起来”,转化为全民共享、开展普法、改进司法的“法治故事”“鲜活教材”和生动实践。全省经省编办批准设立机构的红色场馆73个,设立全国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71个,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省级党史教育基地43个;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5个。省电视台播出《追寻红色法治的足迹》4集系列专题片,庆阳市推出《南梁根据地的民主与法治》《马锡五审判方式永放光芒》《绣金匾》《南梁,南梁》等系列红色法治文艺作品,“巧儿说法”成为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证的知名普法品牌,南梁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院、检察院系统普遍设立“马锡五式”工作室,“窑洞法庭”“集市法庭”“车载法庭”“田间法庭”“苹果法庭”深得民心。
踔厉奋发
谱写新时代法治甘肃建设崭新篇章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甘肃从南梁红色法治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认识,自觉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法治甘肃建设新篇章,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坚守法治建设之魂,以务实举措探索改善和加强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新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坚持党的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甘肃省牢牢把握“政法姓党”根本政治属性,不断探索完善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委出台贯彻政法条例实施细则及配套制度,细化各级党委、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党组(党委)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运行方式,健全落实请示报告、决策执行、监督检查等制度。省委常委会会议建立每月听取政法工作汇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以省委名义开展政法系统政治督察,监督指导各级党委、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单位党组(党委)认真履行领导政法工作职责,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政法系统政治督察品牌。以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五主责任”,凝聚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整体合力。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省委主动创稳指挥部制定考评体系,以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考评推动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永怀法治为民之心,以法治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甘肃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浦江经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聚焦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最现实问题,不断强化法治供给,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2023年,排查化解民间矛盾纠纷38万件,及时处置命案预警事项2700余件;诉前成功调解案件8.2万件,节约了司法成本,并为群众减轻诉讼费负担2亿余元;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1000余项,办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及公益诉讼案件6028件;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组织专家参与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1043多件;依法推进解决已售住宅“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累计完成登记办证85万余套、化解率达到96.5%;着力推动“保交楼”工作,已交付住房6.83万套;解决欠薪问题5561件,为4.18万名农民工追回薪金5.22亿元。通过主动满足群众法治需求,2023年全省群众信访总量较2019年下降5.5%,命案起数较2019年下降22.5%。2024年2月17至18日,因受突发极端天气影响,G30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封闭,酒泉市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安置受困滞留境内的旅客4.3万人,并全力保障了4.2万余辆车辆和10.2万余名旅客安全离甘入疆。
恪尽服务发展之责,以良法善治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3年,甘肃省通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有力有效服务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增速居全国第6位。聚焦经济金融、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主动创稳等领域,出台法规规章21件;省委政法委制定“1+N”政策体系,省级政法部门推出服务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66项,部署开展了涉稳风险攻坚化解、“六聚焦六提升”攻坚、“半年清积”、金融领域不良资产清收处置、“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园区”“万名干警联万企”等系列专项工作,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6759件,侦办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2506件;清理旧存案件7.17万件,执结案件24.86万件;疏解融资平台债务1048.4亿元,清收处置不良资产571.6亿元。
践行求实创新之路,以主动创稳打造深化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甘肃战略地位特殊,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面对依然复杂的安全稳定形势,2023年,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创造性部署开展主动创稳行动,通过实现理念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革、责任重构和作风改进,构建服务、治理、防范、打击、塑造一体格局,带动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走上“西部树标杆、全国争一流”的快车道。全省没有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案事件,刑事案件总量同比下降5.7%,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28.7%,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连续30个月保持发案、损失“双下降”,七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达到100%,现行命案连续5年实现100%全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3.26%、10.71%、11.54%和30.67%。
筑牢绝对忠诚之基,以过硬队伍展现法治建设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2023年,甘肃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政法领域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和政法队伍建设,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甘肃省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组织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省政法系统深入开展“铸忠诚警魂”活动,全省共举办专题学习培训10000余场次,选树政法楷模50名,全力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