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3.84%、19.03%,治安案件连续七年保持下降态势,群众安居乐业的背后,是平凉市华亭市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全面统筹基层政法力量,打破结构壁垒、打通基层治理末梢,搭建完善“村民说事日”等群众说事议事品牌,构建“源头治理、递进负责、逐级兜底”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了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的生动实践。
挖苗、搬运、装车……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华亭市河西镇村民李俊义对自家地里栽植的3亩油松进行了清理。
前几年苗木市场经济效益好时,李俊义和村上群众将自家土地予以流转栽植苗木。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苗木市场需求率低造成苗木滞销,承租人无力按期兑付群众租地费用,占用地也无法耕种。“现在好了,通过周二说事我们向村上反映让我们发愁的事情,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法庭和派出所给我们解决了,通过法院介入,树苗拍卖,我们领到了拖欠的流转费,地也腾出来了,我打算种些玉米。”李俊义说。截至目前,通过多种渠道出售苗木14.9万株,全面解决了流转群众土地租金和苗木滞销难题。
每逢周二说事日,村委会就热闹了起来,大家三五成群带着平日里无法解决的“问题矛盾”、“意见建议”前来“理论”,不仅解决了自家“疑难杂症”,还能帮他人“说合化事”。
打破结构壁垒 强化解纷“硬支撑”
把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突出“实体、实战、实用、实效”要求,建立扁平化、实战化、高效化工作机制。
组织架构提级。主动打破基层治理力量“单打独斗”力量不足等难题,制定出台《华亭市乡镇政法委员统筹基层政法力量共同参与辖区社会治理实施办法》《华亭市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工作运行机制》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强化了乡镇政法委员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查督导等职责,明确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共同会商研判情报信息,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问题职能定位,推动治理资源下沉基层前沿阵地。
中心建设提档。按照“六有八化”标准,全面落实“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一条龙”服务工作承诺,一体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综治、矛调、公共法律服务“三大中心”,科学设置接待大厅、矛盾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等“1+N”功能厅室,打造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应急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全市市镇两级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达到100%。
服务供给提效。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依托,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市级综治中心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有效整合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资源力量,构建了服务、信访、诉前调解等无缝衔接、高效运转、限期化解工作模式。乡镇一级由政法委员统筹辖区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群防群治队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等基层治理力量,构建了衔接紧密的全闭环、全周期、全过程治理体系升级版。
打通神经末梢
织密多元“共治网”
以网格区块全域治理目标为导向,在功能建强网格,力量汇聚网格,科技激活网格上持续用力。
面上“建”网。把推动全要素的资源整合作为提升网格管理水平的切入点,聚焦网格建设,下移治理重心,积极推动“综治网格”升级为“全科网格”,统一整合党建、政法综治、民政、城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科学调整划分全市网格256个,集中完成网格统一编码和基础信息统计,选优配强网格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了全市99%的人口和事务,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通办”。
线上“密”网。积极探索以“党建+网格管理+社区警务+矛盾联调+信访维稳”的“1+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纳入物管员、治安员、法律援助员、妇女儿童维权员等10类人员进驻网格,通过定人定岗定责,探索建立一线巡查、汇总分析、分类交办、会商办结、回访销号“五步”工作法,实现“基础力量一员一格、专业力量一员多格、联动力量一格多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在市域内网格大小事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处置,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回应、正确引导,有效化解治理难题。累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000余件,第一时间响应率98.8%,办结时限平均压缩16.3%,群众满意度97.6%。
点上“强”网。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实战运行,整合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甘肃省综治信息平台、命案风险智能预警系统、“雪亮工程”“数字乡村”等信息资源,实行市镇村三级同步建设运行、同步维护管理,对各类矛盾纠纷、事故、灾情、险情、隐患等案(事)件,网格员收集上报、系统传输储存、中心研判交办,实现重要区域、关键路段网格化智能技防管理全覆盖,让治理变“智”理。
打造议事品牌
源头治理“齐发力”
聚焦矛盾排查化解流程优化再造,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全面推进源头治理。
“议”止纷争。以畅通渠道、汇集民意为落脚点,搭建完善“村民说事日”“睦邻议事厅”等群众说事议事品牌,引导群众以“唠家常”的形式将自己的难题,身边的难事,社会问题、社情民意摆到桌面上来评议,边说边议、边议边调,广泛发现矛盾隐患,网格员、群防群治队员全面收集矛盾纠纷,分类归口,科学分流,确保问题上浮,发现在早、介入在前。一线发现和解决群众诉求6000余件,村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5%,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99%以上。
“调”化矛盾。综治中心统筹基层治理力量,借助“一站式”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综合体”,衔接联动化解纠纷渠道,调度相关“所”“庭”或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专业力量优势,综合运用警调、诉调、人民调解、仲裁等多种手段定纷止争,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利化、高效化的解纷渠道,确保矛盾纠纷“不搁置、不打转、不上交、不升级”,牢牢吸附在当地。
“融”通邻里。注重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权利方面引导群众做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推动并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定期举办居民公约、家风家训、移风易俗、以案释法等宣讲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就业技能培训等惠民行动,开展“最美家庭”“致富标兵”评选,鼓励“乡贤”现身“道德讲堂”说法,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使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孝老爱亲理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