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情镜头、躬耕笔尖,是他的工作日常。为司法宣传事业不遗余力,是他的诗和远方。
庆阳镇原法院黄建国长期奋战在司法宣传“第二战线”,一干就是12年,用心用情创作了大量沾露水、带泥土、冒热气的文章,生动展示了基层法院干警忠诚履职司法为民的新作为新气象。
作为法宣人,遨游在法律和文字之间,如何把“好案例”变成“好故事”, 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黄建国用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
把每一个故事都讲出亮点,让法院新闻“深”起来
基层法院就像一座富矿,永远有淘不完的真金。黄建国坚持内容为王、百姓视角,力争将每一个法院故事讲得有滋有味。
“素材联络、内容会商、多元推介”三项举措,是他把宣传工作做深做实的“独门秘笈”。
2023年6月,镇原法院被评为全省优秀法院,这是该院自2010年来第4次获此殊荣。怎样把这个分量重的荣誉,转换成质量优的宣传作品,黄建国决定把成绩的展示转变为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
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他以写实的笔法探寻荣誉基因,撰写通讯稿《10余年来4次荣获“全省优秀法院”,“党建+”助力这家基层法院脱颖而出》,对该院党建引领审判执行工作特色亮点予以深度报道。
由于文章层次清晰、叙述成熟,通过故事化的案例、通俗化的举措搭配,辅之以短句短段及过渡句的使用,使得党建类题材不再高冷地拒读者于千里之外,被中国长安网评为当年7月“周好稿”。
脚沾泥土,方能妙笔生花。为了把法院好故事第一时间“趁热”发布,他抓住一切机会深入审判执行最前沿搜寻素材,其足迹遍布台前幕后、田间地头。
在办案法官协助下,他通过感同身受的体验,全面讲述镇原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相关做法和一线法官的司法为民情怀,写出了《“柔劲”解“硬结”》《硬是磨出了一条宽心路》等诸多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作品,努力做到报纸有文章、网络有推送。
以笔为戎、以文聚力。近三年来,他在《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及中国长安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家级媒体刊发稿件信息120余篇,为镇原法院高点发声提供强大助力。
把每一件案例都写得生动,让信息传播“火”起来
在黄建国看来,每一起司法案例都是鲜活的普法教材,每一个执法办案过程都有着精彩的法治故事 。
围绕群众身边事、身边案,他坚持用直白语言,将枯燥的法理娓娓道来,使一个个典型案例成为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让受众看得进去、品得出来、记得长久。
2024年8月,镇原法院审理了一起微信群内辱骂他人案。凭着敏锐的新闻嗅觉,黄建国意识到该案例对于大众行为的规范引导作用,在吃透案情的基础上,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在该院公众号首发,短短一天内浏览量迅即突破3万+,成为爆款热文,并被多家媒体同步转载。
从“小案件”中挖掘“大道理”,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法治新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他创作的一大心得。
结合镇原法院案件审理情况,黄建国紧紧抓住“人”和“案”这两条宣传主线,以“如我在看”的意识找准情感共鸣点、关切交汇点,用“有意思”的语言反映“有意义”的道理,对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化解读、大众化宣传。
摒弃高深晦涩的生硬说教,把“想讲”和“想听”结合起来,他用网言网语撰写了《好意让他人搭便车,出了车祸谁来担责?》《主播私自停播被索赔30万元违约金,如何裁判?》《“仅退款”为何变成“多赔钱”?商品有价诚信无价》等一批原创稿件,因其普法性、可读性较强,得到受众的点赞和认可。
针对群众关注热点焦点,2022年以来,黄建国撰写并推送以案释法典型案例50余篇,累计浏览量达100万余次,较好实现了信息传播“破层出圈”。
把每一次普法都做到极致 ,让法治宣传“活”起来
除了撰写稿件,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是黄建国的工作职责之一。
融媒体时代,对于怎样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心坎上,让枯燥的法治宣讲“活”起来,“实”起来,让法治教育更接地气,他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锚定不同受众群体法治需求,黄建国组织干警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学校,采取“流动式”送法、“定制式”释法、“课堂式”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收取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相关经验被陇东报专题报道。
为最大范围最大限度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黄建国又把目光投向了新闻媒体。
经他牵头组织,就镇原法院审理的“私车公用”担责、“ 天价彩礼”追讨、欠薪维权等典型民事案例,在甘肃经济日报、陇东报及甘肃卫视法治栏目等媒体多次刊发播送“以案释法”稿件,唱响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主旋律。
“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里不敢安”的较真之心,是他的极致追求。为了让每一个镜头、每一篇报道成为传递法院正能量、发出法院好声音的传播载体,黄建国对图文稿件的质量要求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构思多想一想”“图片多挑一挑”“字句多磨一磨”……他集采、摄、写、编于一身,时常对每一篇新闻稿件的架构设置、命题选材反复分析,对每一篇推文、每一张图片都多次雕琢后,方才推送到受众。
在他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关注并转载镇原法院公众号推送的作品。
在法宣工作中诠释“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点点星光。“多年来,点灯熬油、起早贪黑写稿子已成习惯了。只要发出的东西有人看,一切都值了。”黄建国说道。
镜观世界,笔写担当。一路走来,黄建国先后三次荣获全市政法新媒体优秀撰稿人,两次获评全省政法网群优秀通讯员,并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一份份荣誉的背后,见证了他多年的坚守,也记录着他的心血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