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建设平安幸福美好家园的“硬支撑” 甘肃“枫桥式”基层单位之综治中心典型事迹集锦

来源:法治甘肃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3-27 184
字号:A A    颜色:

多元共治、精准服务、智慧赋能——甘肃各级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干出新样子、展现新作为、带来新气象。


今年2月,省委政法委通报表扬了30家2024年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其中兰州城关区、张掖市临泽县、武威市天祝县、白银市白银区和兰州新区5个综治中心榜上有名,他们是全省80多个县级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秀代表。


郡县治,天下安。透过他们的典型事迹可以看到,县级综治中心在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中切实发挥着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台作用,已成为各县市区建设平安幸福美好家园的“硬支撑”。


(AqEY配图1)建设平安幸福美好家园的(39743864)-20250327164238

城关区综治中心在调解一起矛盾纠纷。(资料图)


城关: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全科医院”


走进城关区综治中心,仿佛进入一家集合了34个功能室的基层治理“全科医院”,195名专兼职调解员化身“全科医生”坐诊把脉,矛盾纠纷汇入、受理、研判、分流、办理闭环运转“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城关区综治中心整合了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商事调解资源,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多元解纷,横向形成公、检、法、司联调联动,行业部门和专业调解组织优势互补,律师志愿者参与的“1+4+N”多元解纷机制,纵向构建“区级指挥部-街道主阵地-社区桥头堡-网格前哨岗”四级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梯次过滤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过去群众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挂号’就能‘全科诊疗’。”城关区综治中心主任巨雅芳指着智慧大屏介绍说,除了主动找上门的矛盾纠纷,还通过“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汇集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信息,研判分流、挂号销号解决。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的重要支撑。城关区划分三级网格1786个,以“1+4+X”模式配备1581名专职网格员,259名专属网格员,3165名兼职网格员,2296名网格力量,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2024年,网格员答复办理群众诉求685665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701件、排查安全隐患69948件。组织召开社区民主协商议事会,推动2300余件“飞线充电”“消防隐患”等民生痛点问题就地解决。


据介绍,全区以综治中心为依托,构建形成三级解纷体系,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网格前端排查化解占总量67%,街道“主阵地”消化28%,区级综治中心攻坚5%。同时,建立“1+4+N”联动机制,深入推进“三调对接,让公安、法院等力量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随“哨声”集结。2024年,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成功率61.6%,纠纷类警情化解率达99.1%,信访事项调解成功率93%,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显著提升。


智慧赋能,数据汇集。在城关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智慧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社会治理“生命体征”。“人房关联”系统精准锁定89.5万常住人口动态,“四色预警”模型实时关注着有关人群的服务管理。通过归集六大类20余万条数据信息,平台自动生成日周月三级研判报告,推动社会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型。


从“单科问诊”到“全科诊疗”,城关区综治中心已实现同矛盾调处、信访接待、法律服务、诉讼服务、检察服务、社会心理服务、妇女儿童维权“八中心合一”,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蹚出了一条新路径。当农民工在调解协议上按下红手印,当医患双方在调解室握手言和……这些温暖瞬间,正汇聚成基层善治的点点星光,照亮平安建设的前行之路。


(AqEY配图2)建设平安幸福美好家园的(39711708)-20250327164442

临泽县综治中心在调解一起矛盾纠纷。(资料图)


临泽:形成“一核三端五调”闭环治理


为百姓点亮“平安灯”,让群众幸福“看得见”。临泽县综治中心突出“实体、实战、实用、实效”导向,着力打造集纠纷调处、心理辅导、智能化治理为一体的“综治阵地”,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心理辅导“一条龙”服务,社会治理“一张网”调度,形成“一核三端五调”(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前中末三端管理、推行五员五步五级调解考评)的闭环治理模式。2023年5月,该中心被表彰为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


高标准建设平台、高质量健全机制、高效能集约管理……临泽县综治中心聚焦实体运行,建强协调联动“综合体”。县镇村(社区)综治中心100%达到“六有八化”标准,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发挥指挥调度、力量统筹、督查督办、分析研判等职能作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采取“清单责任+专班推进+研判调度”方式推动工作,乡镇综治中心统筹公安、司法、法庭、综合执法等基层力量,实现前端窗口服务和后端跟进化解有机结合,村(社区)综治中心一体办理群众诉求,切实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集散地”。创新推行“一核三端五调”闭环治理模式,完善“受理-分流-化解-督办-反馈”五步闭环管理流程,对各渠道矛盾纠纷全要素收集、全周期管理、全流程监督,全县7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镇村两级有效化解。


整合打造“全科网格”、配强网格工作力量、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临泽县综治中心坚持实用导向,筑牢平安建设“桥头堡”。坚持“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主动回应群众诉求,设置“一核多元”全科网格180个,实行统一编码,健全网格事项准入、禁入清单,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全覆盖。组织专兼职网格员、“三官一师”常态化访民情、化矛盾、防风险、治乱点,运用“陇情e通”平台,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实现群众诉求有响应、能解决。


前端有效预防、中端多元化解、末端跟踪问效……临泽县综治中心突出实战重点,构建纠纷化解“终点站”。坚持资源整合、平台再造、流程重构,做优“前、中、末”三端共治,着力破解基层矛盾纠纷“倒金字塔”结构问题。为从源头上筑牢主动创稳“心防”体系,每年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00多场次。同时,全面推行“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矛盾纠纷化解模式,不断完善“四分流一中心”多元解纷机制,将矛盾纠纷类警情全量推送综治中心推动化解,对适宜调解的信访事项以柔性方式化解,运用“七法四必访”、民主说事会等调解方式促进案结事了,诉前流转案件调解成功率达70.6%,纠纷类警情化解率达90.7%,访调对接事项化解成功率达85.7%。


与此同时,综治中心强化实效应用,打造基层治理“晴雨表”,切实做到汇聚数据全网共享、研判分析全时可用、智能调度全程可控,为基层治理注入科技动能,全县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AqEY配图4)建设平安幸福美好家园的(39764951)-20250327164839

天祝县综治中心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化解矛盾纠纷。(资料图)


天祝:筑牢平安法治建设“基层底座”


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天祝县综治中心完善“一站式”化解平台、提升“一扇门”调处效能、巩固“一揽子”服务模式、发挥“一线岗”前哨作用,推动形成“四个一”实战运行模式,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筑牢平安法治建设“基层底座”。


“综治中心科学搭建‘3区1厅7中心16室’服务平台,有25家单位入驻,县信访局、法律援助中心整体入驻,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七中心合一’,实质性开展调解、仲裁、司法确认、法律援助等业务。”天祝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孙有志表示,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以来,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1万余件,调处率96.5%,真正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贾某某在公司上班期间被侧翻的炉桶砸伤,相关部门认定其为工伤并鉴定为三级伤残。贾某某多次与该公司协商赔偿事宜未果,诉至天祝县法院。法院认为事实清楚,适宜调解,遂推送至天祝县综治中心,“三调对接中心调解员及时组织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


“天祝综治中心强力推进‘三调对接实战化,形成综治中心对接牵引,诉调警调访调三条渠道受理流转,6个专业调委会集中调解,N支随驻队伍协同发力的‘136N’闭环工作模式。”武威市综治中心主任席海俊介绍说,通过强化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形成信息共享、协作配合、融合联动工作格局,实现“只进一扇门,了却百家忧”。 


“针对全县地域面积广、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我们探索建立‘天涯若比邻、服务零距离’远程视频调解工作法,县、乡综治中心视联互通,开展‘线上’法律咨询、政策解答和纠纷化解,有效降低群众‘来回跑’的成本。”天祝县委政法委副书记俞天炜说,通过建立“线上与线下结合、点上与面上结合、专业与兼职结合”的开放式、多层次、宽领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全民塑心、健康华锐”品牌,提升群众心理健康指数,疏导不良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天祝县综治中心积极推广“一条板凳工作法”“一碗烩菜办丧事”“马背上的调解队”等16种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警网+检网+法网+司网”四网融合工作机制,做到隐患联治、矛盾联调、服务联动、警情联处,提升治理效能,对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一揽子”解决到位。


全县各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网格员、十户联防长作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持续夯实主动创稳的第一道防线。雪域高原“蓝马甲”已成为天祝县基层治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qEY配图6)建设平安幸福美好家园的(39757606)-20250327165042

白银区综治中心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资料图)


白银:打开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窗口”


推进“七中心合一”的集成式改革,构建起“1厅+N室”治理模式……近年来,白银区综治中心深入推进“四个实战化”,打开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窗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战平台”,矛盾纠纷调处率86.4%、群众诉求办结率92.7%。


张云霞是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五星街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她每天穿梭在责任网格内的大街小巷,走访入户、排查隐患、调解矛盾,并按有关要求及时向综治中心报送信息。2024年,她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了近百件急难愁盼问题,从路灯不亮到垃圾堆积,从邻里纠纷到政策咨询,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


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白银区综治中心以549个网格为依托,将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他们不仅是信息的采集者,更是群众的服务者。2024年,社区网格员累计采集社情民意11.33万条,排查矛盾纠纷1954件,新增实有人口信息1.2万条,社会治安信息20.41万条。

在白银区,“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是各级综治中心通过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智慧平台”,已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绿色通道”。从路不平、水断停,到灯不亮、垃圾堆,群众只需“扫一扫”二维码,急难愁盼等问题就能得到快速响应和有效解决。


2024年5月11日,白银区铁道北红卫村居民王先生通过“码上反映•马上办理”平台向社区综治中心反映:临街一家蛋糕店的冷库风机夜间噪音很大,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睡眠质量,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忙处理。


红卫村社区书记吴冬梅收到反映后,马上向街道综治中心上报情况,四龙路街道综治中心组织城管所、食药所、社区工作人员前往蛋糕店,共同商议解决办法。经过店主、反映人、工作人员三方协商,该店负责人同意将风机用隔音棉包裹,将夜间噪音降到最低。


白银区综治中心在用好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健全完善“三调对接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形成了矛盾纠纷化解的“闭环体系”。


2024年7月15日,人民路派出所接到张某报警称,有人在快手短视频平台恶意发布其照片,并配有文字辱骂。派出所民警研判认为,尚不构成治安案件,属于警情类纠纷,遂推送至街道综治中心调解。经工作人员释法说理,当事人李某现场删除照片和视频,并向张某诚恳道歉。


2024年,在“三调对接实战化运行下,白银区法院流转至综治中心适宜调解案件4732件,调解成功7303件;公安部门推送至各级综治中心警情类纠纷5183件,调解成功5161件;信访部门向各级综治中心推送信访件254件,调解成功253件。


不仅如此,白银区综治中心还建立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工作台账,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分派、统一协调、统一督办,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分级分类解决,“服务窗口”效应日益扩大。


(AqEY配图5)建设平安幸福美好家园的(39743876)-20250327165232

兰州新区综治中心在调解一起矛盾纠纷。(资料图)


兰州新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五联共治”


2024年4月底建成的兰州新区综治中心厚积薄发,目前已实现资源力量“七中心合一”、信息数据“六线归集”、矛盾纠纷“四级化解”,6大功能区、23个功能室高效运转,加力推动服务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隐患联排、平安联创的基层社会治理“五联共治”,累计接待群众1.6万人(次),受理矛盾纠纷、咨询事项6000余件,综合化解率达95%以上。


该中心优化配置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力量,各园区及新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城建交通局、民政司法和社保局、党办网信科等职能部门(科室)选派15名业务骨干、17名调解员,安排心理咨询师、律师轮驻综治中心,实行专人专岗、AB岗管理,按照事权清单和流程规范,常态化受理来访事项,做到来访群众“只跑一趟、只进一门”,矛盾纠纷“马上调、一次办”,构建起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置的“治理闭环”。


“过去群众解决纠纷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一窗受理’就能全流程办理。”兰州新区综治中心负责人王学平介绍,通过研发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从信息采集到回访归档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矛盾纠纷平均化解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特别是创新实施的“红橙黄绿”四色预警机制和“四级化解”体系,让95%以上的矛盾在镇村两级得到妥善处置。


数字治理织就平安网络。在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工作大屏上,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实时传输着“城市脉动”。通过整合公共安全视频、“平安甘肃”等信息系统,这里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基层治理“云脑”。法院诉情、公安警情等“六线数据”的实时归集,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这个案件触发黄色预警后,我们立即启动网格员介入程序。”工作人员沙鑫杰展示着智慧平台的预警界面说,通过AI算法对各类风险要素的智能分析,系统可自动生成处置建议。今年以来,平台已提前预警化解重大矛盾纠纷20余起。


网格化治理激活末梢神经。全区划分69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N名辅助力量”,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15分钟响应圈。建立网格党组织75个,推动服务延伸到小区、楼栋、村组和居民家庭。


在彩虹城社区,网格员卢亚亚的巡查记录本写满民生小事:为独居老人送餐、邻里噪音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这些“鸡毛蒜皮”小事通过网格化系统直通综治中心指挥平台,转化为精准治理的决策依据。


兰州新区综治中心积极探索“网格+”模式,拓宽基层治理微阵地,提升服务群众精细度,整合律师、调解员、志愿者等多种力量,推动法治宣传、综合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法律服务“五进”网格。去年以来,网格员排查矛盾纠纷1.1万余件,化解率98.7%,实现“微事不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