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4平方公里的酒泉市阿克塞县新村社区第二网格中,248户居民的门铃声串起她的日常,4本磨破边的《民情日记》记载着老百姓里的“大小事”,见证着小网格里的“大担当”。曹晓芳用两年时光编织了一张看不见的“温情网”,这是深入社区、贴近民心的探索之旅,更是以心换心、共筑和谐的实践篇章。
织密信息网,常把“安全脉”。新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集聚区,人员流动性大,为进一步增强辖区网格居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网格员化身为社区的“哨兵”,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挨家挨户进行走访,重点对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和用电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检查,坚决做到发现一处、上报一处、整治一处,实时更新手持终端设备数据,把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努力为辖区居民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巧解千千结,架起“连心桥”。做好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基层环境是网格员的职责使命。曹晓芳始终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秉持“预防在前,化解在早”的理念,在日常的网格工作中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片区民辅警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全面摸排登记,健全台账资料,做到情况明、数据清,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切实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与满意度。同时,充分利用本地风土人情破解沟通壁垒,将哈萨克民族文化符号融入调解艺术,让矛盾纠纷在茶香袅袅中化作理解的笑容。
温情经纬线,绣出“幸福图”。在网格的每一个角落,总有一些特殊人群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帮助。网格员积极配合社区常态化开展调查摸排,全面掌握网格内特殊群体底数、情况,落实民生保障各类政策,坚持能多则多、能早则早、能快则快,推动各类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网格中的重点关心、关爱群体更是让网格员深刻意识到,网格服务的每一刻都至关重要,要以更加用心、用情的态度,做好特殊群体的“贴心人”,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网格里,曹晓芳用脚步作梭、以真心为线,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绣出幸福纹样,演绎着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动人的践行轨迹。每一扇叩开的门后,都是民情民意的回声;每本写满的《民情日记》里,都藏着基层治理的密码。曹晓芳始终相信,每一名网格员都是基层治理的坚强力量,在网格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留下温暖平安的足迹。